随着幕布逐渐拉开,清脆的小鼓声伴着悠扬的琴声锣声四面扩散开来,一群穿戴好行头的戏曲表演者们在偌大的戏台上一字排开,好戏开始了……这是晋剧艺术传承社代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参加山西大学第二十四届“祝福祖国”百花奖美育作品展演《打金枝·坐宫》选段的一场演出。在一阵锣鼓琴瑟声中,身着蟒服、头戴装饰有红绒球盔帽的唐王与皇后粉墨登场,他们和着唢呐咿咿呀呀地念词唱曲,引得台下观众纷纷叫好,掌声不断。
作为晋剧皇冠上的明珠,《打金枝》传唱百余年依然方兴未艾。与这一深植于民间的传统戏曲之发展所不同的是,曾经“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的传统晋剧如今却日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代晋剧如何在年轻人中“圈粉”便成为一个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为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晋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传承中华艺术瑰宝,丰富校园生活,保护国家传统剧目,使戏曲文化深入校园的精神号召下,2019年11月1日,山西大学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所高校晋剧艺术传承基地。
山西大学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以下简称“晋剧基地”)立足山西大学,联合本校协同学院及省内外相关晋剧单位,秉持开放建设的思路,以“坚持育人导向,强化美育教育;坚持改革创新,弘扬传统文化;坚持特色发展,推动传播传承”为建设理念,从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成果展示六个方面全面开展晋剧基地建设工作,力争把基地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示范的戏曲类传承基地。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努力,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基地发展蒸蒸日上。
助力基地建设
共建晋剧艺术文化生态圈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山西省戏曲艺术的精华,传承、弘扬和保护晋剧已经成为摆在山西省文化发展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繁荣发展传统戏曲靠人才,培养戏曲人才的主阵地在学校。2020年6月30日,教育部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山西大学会议中心第四会议室隆重举行。校长黄桂田、原副校长殷杰、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胡雅林、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晋剧皇后”王爱爱共同为晋剧基地揭牌。这标志着山西大学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在此次揭牌仪式中,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晋剧皇后”王爱爱老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三晋第一刀马旦苗洁教授以及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所长祁爱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导演武学文、编剧栾波老师等多位晋剧专家学者现场接受聘书,正式获聘为山西大学晋剧基地客座教授。
为了更好地探索晋剧发展新模式,2020年12月18日,由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和山西师范大学梆子戏传承基地共同发起的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类)传承基地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山西师范大学会议中心举行,山西大学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受邀参加此次会议。这次交流会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类)传承基地的首次联会,旨在交流基地建设经验,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促进晋剧高质量传承发展。在此次会议中,音乐学院骨干教师、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教学科研组组长逯凯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六个方面分享了山西大学晋剧基地建设的经验,这一模式引起了在场专家学者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会后,逯凯老师与参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更好地加强基地建设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文化引领发展。为了不断挖掘晋剧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创新,2021年6月23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晋剧艺术当代传承研讨会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会议由基地主任、音乐学院副院长梁晓萍教授主持,37名省内晋剧界专家学者、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晋剧基地专家、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八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最终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为晋剧传承创新和基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学术建构。
除了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以外,晋剧基地自成立以来也形成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撰写并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编创晋剧剧本1部,相关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专著《中国戏曲美学史》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书目。
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与科学研究成果,凝聚起了晋剧科研的有机力量。专家学者深入研讨晋剧发展,把准晋剧行稳致远的命脉,结出了传承创新的硕果,极大地推动了基地建设,更为晋剧发展注入了磅礴力量。
整合课程资源
强化特色戏曲人才培养模式
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成立至今,在课程建设方面采取理论实践并举、不断丰富课程内涵等方式,共开设晋剧理论课150多个课时,主要有晋剧讲座、研讨会、晋剧鉴赏课、艺术指导课等;开设晋剧实践课130多个课时,演出排练10余场次,传承课题调研10余次。
基地始终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学分制,打造课程团队,扩大公选课程规模,形成了美育育人的良好局面。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开设有《晋剧鉴赏》《戏剧中的山西印象》等校本通识课,还聘请全省多位晋剧研究专家、晋剧表演艺术家为学生讲授晋剧历史、唱腔、服饰、动作等知识,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与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基地还开设《艺术指导》(晋剧)《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等专业必修课,其中《艺术指导》由晋剧名家苗洁教授主讲,已开设十年之久,惠及学生近千人。此外,音乐学院的《视唱练耳》《民舞》等必修课中,也会时常融入晋剧元素,这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学生艺术课程的学习。
为了扩大晋剧影响范围,辐射带动青年人以关注传统文化发展,晋剧基地还在校园里广泛开展各种表演活动,带动大学生感受晋剧文化。同时积极开拓周边中小学及社区的受众群体,将晋剧基地特色活动和表演带到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程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中。通过现场表演经典晋剧选段、展示晋剧服饰、配饰、马鞭等行头实物以及引导学生学习马鞭髯口功、穿戴服装配饰等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主讲人对晋剧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讲解中,青少年对晋剧的兴趣也越发浓厚。
在学校、基地以及晋剧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的高效协作中,基地的桃李终散芬芳。2020年12月,基地学生社团晋剧艺术传承社代表山西大学参加由山西省教育厅主办的山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凭借晋剧《卖画劈门》中白茂林的唱段荣获戏剧类甲组一等奖。
2021年6月23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晋剧艺术当代传承研讨会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成功举办,工作坊教师带领学生为与会专家老师展演了晋剧《卖画劈门》《蝴蝶杯》中的经典唱段,将研讨会推向又一个高潮,他们的精湛表演赢得了在场专家学者、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尤其得到了晋剧皇后王爱爱老师和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苗洁教授的肯定和称赞。
2021年11月,晋剧艺术传承社代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参加山西大学第二十四届“祝福祖国”百花奖美育作品展演,以一曲晋剧《打金枝·坐宫》选段荣获声乐组二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同时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凭借晋剧社演员的出色表演,此节目获得了直通最终美育作品展演舞台的资格,并于12月5日登台亮相,不负众望地在山西大学校领导和部分省团委领导面前大放光彩,展现出晋剧基地建设的出色成果和良好风貌。这次展演是晋剧基地自2019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学校顶层领导以及省团委部分领导面前进行成果展示,意义重大。晋剧社同学不负基地领导老师的培养和期待,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山西大学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所实行的教学、科研、演出一条龙的发展模式,打通了人才培养、艺术生产、文化创新等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院团合一”的发展目标。由高校学生、高校教师、晋剧名家所共同构成的这条有机的传承链,既有利于培养新的人才,又能促进创作新的经典作品,不断壮大着晋剧传播传承的有生力量。
聚焦媒体宣传
让艺术之花在校园倾情绽放
今日之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今日之晋剧也不应困囿不前。随着晋剧基地的获批成立与不断发展,晋剧艺术之花开始在山大校园里绽放,晋剧娓娓之声也在学生中间流传开来。基地自成立以来,首先利用“百团大战”、社团晚会等平台展示晋剧,带动山大学子听晋剧、看晋剧,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晋剧的“种子”。除此以外,还先后同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太原市高级中学以及山大社区签署了辐射带动合作协议,并多次赴各地开展活动,形成了以山西大学为传播轴点的良好的晋剧艺术文化生态圈。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山西大学晋剧传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也渐渐引起了诸如山西大学校报记者团融媒体中心、山西大学校青协媒体部等广大校园媒体的关注。他们先后对晋剧基地指导老师和社团干部进行了采访,跟踪拍摄了晋剧社学生练戏功、排节目的过程,特设专栏大力宣传报道晋剧基地建设和社团发展的情况。此举进一步拓宽了晋剧艺术在山大的受众,起到了辐射带动大学生传承晋剧的重要作用。
更为欣喜的是,2021年7月,教育部“传承的力量”校园行教师节专题节目组选定山西大学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作为录制地点和内容,节目成果于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在教育部官网和央视网等多方媒体和观众见面,点击率尤为可观。本次节目录制和展播不仅是对山西大学晋剧基地的一次有力的宣传,更是传播传承晋剧、扩大晋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契机。
从化妆到服饰,到手眼身法步,再到唱做念打,每一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塑造艺术之美。作为戏曲教学、研究、创作、演出的一个平台,山西大学晋剧传承基地以弘扬、传承与创新晋剧艺术为宗旨,突出育人功能,在人才培养机制、手段、方式、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促进和带动着学院乃至全省戏曲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系列课程的开展及工作坊、社团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及参与晋剧艺术的途径,为传统戏曲在高校的发展搭建平台;通过对晋剧创作及科学研究层级的提升,倾力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具有时代感和影响力的作品与成果;通过开展基于传承项目的中华优秀文化普及教育活动,促进与各级院校、院团的交流,加强与各地文旅部门的合作,努力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作用,为晋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把传统与现代两方面结合起来,探索新型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使晋剧在薪火相传重获新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