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中学校址2000多年没变 古代就有社会实践
■整齐严肃、德达材实
一所中学,办学历史长达2000多年,且校址从未变动,在全国,这样的中学只有一所———石室中学。
“文翁石室”始建于公元前141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为改变“蜀地僻陋有蛮夷之风”的状况,即在石室中学所在地创办了蜀郡郡学,因校舍用汉白玉、花岗石建造,后人便称之为“文翁石室”。两千多年来,学校屡经战乱、历遇火灾,名称曾多次更改,教育制度多有变化,但校址却从未变动。
今年是石室中学建校2155周年,2155年来,“文翁化蜀”与“李冰治水”一样受到千古称颂。历史上,郭沫若、曾琦、王光祈、周太玄、贺麟等先后就读于此;一代名师刘豫波、何其芳、曹葆华等曾掌教于此。而如今,石室中学仍然是省内学子争相报读的名校。
一所中学何以千年仍然屹立?现任校长田间用“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16字校训来解码这个问题,他说,这些校训至今仍在践行,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无人能超越。
走进石室中学,古朴典雅的校门上方是清代嘉庆年间四川总督蒋攸铦亲笔所书的“文翁石室”牌匾,校门旁的石头上刻着“整齐严肃”四个大字。田间说,1934年,学校提出“整齐严肃”四字为校训,要求学生“淬厉精神,严遵规定,毋稍逾越,俾养就刚健质朴之风”,从而培养出“德达材实”的中流砥柱人才。之后,又提出学校应“因时应事”“爱国利民”,与社会共呼吸,与时代同发展。
爱国利民、因时应事不只是一种精神追求,更外化为师生的行动实践。在近代中国救亡运动中,这所学校成为民主运动的堡垒,涌现出周太玄、李鹤龄、李季伟等一批爱国青年。
“此外,注重生活与社会实践,一直是学校的传统。”田间说,早在文翁执掌石室时,就常带着弟子出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才。随着历史的变迁,学校不断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以生活教育为支撑点”、“以生命教育为增长点”,大力发展学校社团、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石室学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在大学中,很多石室毕业学子自主成立社团;毕业后,很多石室学子喜欢进行自主创业,在多个行业进行自己的业务创新与实践。这些都源自校训“因时应事”的影响,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进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