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在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开发局指导下,学校在成都校区音乐厅隆重举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向社会各界展示5年来扶贫攻坚阶段性成果,发布《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方向与路径,不断探索和创新地方农业高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川农模式”。
四川省副省长尧斯丹出席会议并参加成渝乡村振兴学院(成都)揭牌仪式。成渝乡村振兴学院是四川农业大学与西南大学协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是高质量赋能成渝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示范推广高端平台。其中,“成渝乡村振兴学院(成都)”由四川农业大学负责牵头建设。
尧斯丹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向推进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学校师生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他指出,在114年的办学历程中,川农大始终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始终传承和弘扬“川农大精神”,始终把社会服务作为兴校之策,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助力农民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等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硬要求硬任务,全覆盖服务四川88个贫困县和45个深贫县,团结奋进、苦干实干,培养了一大批心系“三农”、投身“三农”、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创造了一大批领先国内外的科技成果,在精准助农、人才支农、科技强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尧斯丹强调,农业是国之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省委省政府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希望学校立足新形势、把握新任务、牢记新使命,紧紧围绕“10+3”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大乡村振兴智力支持;坚持以产学研用为支撑,加强农业产业服务力度;坚持以理论研究为重点,加快乡村振兴智库建设;坚持以校地企共建为抓手,加速典型示范建设进程,以更大的决心更深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降初表示,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谋划“十四五”的关键时期,川农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地企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举措新办法,充分彰显了学校接续奋斗、砥砺拼搏,继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贡献的决心与信心。希望学校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考核评估机制,提升数据赋能水平,从思想方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工作队伍、规划体系等方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如既往搞好扶贫工作,一鼓作气巩固脱贫成果,一心一意投身脱贫事业,一往无前地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
校党委书记庄天慧代表全校师生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勇担使命、尽锐出战,团结拼搏、久久为功,举全校之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成效多次获得国扶办、教育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未来,学校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9.5”回信精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高标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服务四川发展大局,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川农大智慧、贡献川农大力量。
校长吴德就学校扶贫攻坚工作情况作总结报告,并发布《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他指出,四川农大的历史既是一部“为农、兴农、强农”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充满艰辛的扶贫历史。川农人深深扎根于贫困地区,根据贫困地区社会和自然条件,明确扶贫工作新体系、创新科技助农新模式、构建扶贫脱贫新保障、激发科技扶贫新动能、铸就精准扶贫新亮点,多措并举、重点突破,加快转化、打造品牌,一鼓作气、慎终如始,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与行动,助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助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开创新辉煌。
回顾漫漫扶贫路,川农人的“三农”情怀始终不减。在急需解决温饱问题的艰苦年代,学校不断强化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坚持立足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提供科技支撑,针对需求提供人才保障,助力消除四川绝大部分地区绝对贫困。在着眼全面脱贫奔康的奋斗岁月,学校实施“精准扶规、精准扶智、精准扶产、精准扶技”4大举措,深入研究扶贫办法,提高扶贫科技含量,打造扶贫龙头产业,全力助推脱贫致富,助力消除四川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乡村振兴这个总战略,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负强农兴农使命,每年拿出1000万,重磅推出《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实施“三大服务计划”、抓好“四大示范工程”、健全“五大服务机制”,力争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方案》明确提出,未来5年,学校将着重围绕“十百千万”4级目标持续发力,力求好川农大服务乡村振兴“组合拳”。“十”指组建10-15支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选择10个重点产业和10个重点区域,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产学研融合创新“川农样本”。“百”指组建100支教授牵头、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重点建设“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工程”。“千”指组织1000支研究生参与的科技服务队(专家+研究生+本科生),推进产教融合与科教结合,打造一批“科创农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1000项以上。“万”指培训乡村振兴各类人才10000人次以上。力争科技成果转化和横向经费五年累计突破10亿元。
《方案》明确,要实施科技成果供给、人才支撑和成果转化三大服务计划,进一步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增强学校对成渝乡村振兴和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支撑引领作用。要抓好产学研融合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百村示范、“1链3e”数字化共享平台和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四大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度实践和推广环“雅安模式”及产学研融合创新“成都样本”,探索和实践“科技+人才”支撑示范村五大振兴的落地方案,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农业农村政策研究,引领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要健全协同融合、多元动力、互联共享、市场化投入和督导考评五大机制,着力构建参与主体更多、合作方式更多、合作程度更深的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推动农业产业的信息交流、人才交流、产业互动、效益共享,建立以绩效考核和效果评价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创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佳绩。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薛学深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川农大精神”的指引下,川农大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从总体谋划、组织领导、科技支撑、人才保障、资源投入等方面全方位发力,脱贫动员特别突出、脱贫模式特别实用、脱贫成效特别明显、脱贫成果特别受认可。面对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新征程、新方位,希望川农大当仁不让、勇担使命,着力在培育成果、加快转化上下功夫,积极在人才支持、智库支撑上功夫,不断在健全机制、完善体系上下功夫,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四川农业农村未来发展积蓄强大动能,打开广阔空间。
温江区、石棉县、前锋区、雷波县、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等地方和企业代表相继发言,介绍了各自与川农大携手合作、共战贫困的历程与成就。他们纷纷对学校出实招、做实事、求实效的求实之风表示充分肯定,希望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继续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模式,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新篇章!
会上,学校与12个地方、企业签订了乡村振兴行动合作协议,项目内容涵盖联合攻关、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此外,会议还举行了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授牌仪式。学校首批10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和50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将立足各自领域,对接川粮油、川猪、川鱼、川果、川茶等产业,为乡村振兴添加更多科技助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合作相关地方和机构负责人,学校全体在家校领导、中层单位负责人、一线扶贫人员和师生代表等360余人参加会议。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