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近800家企业助力加持锦城学子“多就业 就好业”推进校企校会合作高质量发展
2022-06-14 09:54:00
成都锦城学院
  近年来,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成都锦城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实现了“高就业”(就业率高)、“就好业”(就业质量高)的目标,学校也多次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日,在成都锦城学院建校17周年之际,成都锦城学院开展了“百家名企进锦城”暨校企校会合作集体签约仪式。省内近20家行业协会、商会,四川能投集团、蜀道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四川航空、普华永道、四川中烟等800家知名企业走进锦城,助力锦城学子“多就业,就好业。
  从建校之初,把抓好就业工作作为锦城学院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场硬实力”,着力推行“四大合作”(校地、校会、校企、校校合作),不断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创造了毕业生“多就业,高就业,就好业”的局面。
  一、优结构: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
  第一步:开展大规模且深入的岗位调查。学校于2010年和2016年先后开展了两轮岗位调查,第一轮岗位调查对近2000种大学生就业岗位的职责、任职要求、工作内容、技能标准、岗位晋升途径等进行了研究;第二轮岗位调查则侧重于对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机器人工程等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业态、新岗位、新需求及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调查。两轮大调查的成果,均以四卷本的《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出版,这不仅为专业设置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绝佳参考。
  第二步:以《报告》为依据,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将传统的‘学科→专业→专业方向→就业’的专业设置方式进行逆向翻转,变为‘就业岗位(群)→专业方向→专业→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采用“增、停、并、改”等手段,持续优化专业布局,使专业设置和建设贴近产业、亲近行业、靠近职业。近年来,先后设立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互联网金融等20余个新兴专业,并将岗位的要求分解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去。
  这一关键性的教育创新,使锦城学院的专业设置准确切中了产业行业发展的脉搏,培养的学生无疑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二、强质量:把人才培养做到最好
  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育人体系完备。锦城学院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拥有一整套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要点是:以“学校错位竞争、人才分类培养”为理论基础;以“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为培养目标;在横向上实施“三大教育”,即 “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在纵向上实施“三大培养”,即学习能力培养、岗位胜任培养、事业成功培养。此外,还有“四大计划”“五个课堂”等措施,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实行优教严管。“优教”有三:一曰“学术卓越”,锦城学院的教师队伍呈现出鲜明的“双师型”特色,一半以上的教师同时拥有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两种身份”,这让他们既能在讲台上讲得好,又在实践中做得好,名师自然出高徒;二曰“倾心育人”,锦城教师视教书育人为天职,把“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作为第一师德,把“课堂大于天”视为职业操守,把“全天候服务学生成长”看作职业光荣;三曰“教育赋能”,即以教育科学、学习科学、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最优化。同时,锦城学院也以管理严格著称,“严管”亦有三:一曰“教育不放任”,二曰“考试不放水”,三曰“管理不放羊”。长期坚持优教严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这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无形而又强大的力量。
  三是勇于教育创新。锦城学院总是给同行和社会留下创新者和先行者的印象,许多教育理论与实践都走在时代前列,比如在十几年前就率先将劳动、创业和传统文化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坚定不移地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始终走在教育变革前列;原创性地提出人才培养的“长板原理”——认为一所学校、一个人的成功不取决于他的短板,而取决于他的长板。搭建各种平台帮助学生发现、发展、发挥特长,让每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先进的教育理念赋能下,锦城学院把人才培养做到了一流。
  三、重应用:提升“学生职场硬实力”
  锦城学院非常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搞好一个项目比考出一个高分更重要,解决一个现实难题比拼凑一篇论文更重要,干好一件事情比空谈理论更重要,做好一项实验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实训平台建设”和“成才强化措施”很好地破解了传统文科实践偏弱的难题。该学院先后建成网络平台(包括网站、微信平台,APP等)、报纸、电子杂志、网络电视台、广告公司、会务公司、汉语推广公司等24个校内仿真实训平台,还拓展了52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给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了真实的平台。同时,学院推出以“读、写、听、做”为主要内容的“成才强化措施”,对学生读经典、写文章、听讲座、做项目都提出明确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的教学安排大大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毕业求职时,只需要把自己的代表作品展示给用人单位,很快就被录用了。
  锦城学院的实践教育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与企业深度互动。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是这方面的典型。该学院摸索出五种培养机制:一是“对接式培养”——根据岗位需求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二是“订单式培养”——企业下人才订单,学校照单培养;三是“项目+打包式培养”——校企双方开展产学研合作,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横向课题,企业接受项目成果的同时也将学生团队招聘到企业工作;四是“创业驱动培养”——与知名软件企业合作软件研发和销售项目,学生自愿报名组成创业小团队,公司给予全程指导,学生团队经过一年实战后,或孵化创业实体,或到企业工作;五是“科研驱动培养”——围绕真实项目,以研发、加工生产和市场推广的全过程驱动各专业方向教学。在一次次“真题真做”的过程中,该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深受企业的欢迎。
  四、广平台:修筑“就业和深造的高速路”
  锦城学院长期坚持开展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事业单位、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四大合作”,为毕业生修筑“出口高速路”,让学生的就业和升学之路宽阔而又快捷。
  学校已与四川省经信厅、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中国电信、川投集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路桥集团等600余家政府部门、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些战略合作伙伴给锦城学院的学生提供了量足质优的实习、就业机会。
  与企业共建领先的实验室也是一大亮点。锦城学院与中国移动共建了全国领先的5G应用创新实验室,与中国电信共建行业前沿的量子通讯实验室;与希施玛合作共建国内领先、全网无线覆盖的外汇期货交易实验室……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超过1.6亿元,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场所(室)85个。校企共建共享实验室,进一步突破了实践环节,使锦城学子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学校与普华永道、字节跳动等企业合作开设“实验班”“定向班”;与一些企业或基金会共建产教学院,建成税谷学院、直播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公益学院;师生团队还参与到青白江中欧铁路港、自贸区、紫坪铺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等各种产学研用项目中。
  就读“锦城”,不仅就业优势明显,考研深造亦是一大亮点。学校已与7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校校合作,为毕业生考研深造或出国留学提供了广阔平台。锦城学子的国内升学率和出国深造率已接近20%,共有近万名应届毕业生和校友进入国内外高校深造,不少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复旦、川大,哈佛、斯坦福、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学府,更有100多名学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成长为各学术领域的精英人才。文传学院校友钟雨霄,以GRE全球排名前4%的高分被哈佛大学录取;财会学院校友段吟颖,毕业后持续深造、考取博士,十年内就晋升为四川农业大学的教授、硕士生导师;马跃博博士校友,已经成为参与国家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计划的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专科起点的马政,在“锦城”的培养下,升本、读研,现已取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就读锦城,无限可能”。
  五、实措施:守护“就业工作生命线”
  锦城学院一贯视就业工作为“生命线”。就业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也是“全员工程”。锦城学院全员关心就业、促进就业、帮扶就业。学校每年举办120场以上校园招聘会,全年提供就业岗位2.8万余个,保证每个毕业生都有3-4个岗位选择。中国五冶、中国水利水电集团、四川路桥等部分央企、国企每年定在学校进行专场招聘,现场签约大量优秀毕业生。
  在把传统的就业服务做实做细的同时,学校又大胆创新,放出了许多“人无我有”的大招。
  常规的校园招聘是“企进校”的模式,那么能不能“校进企”呢?锦城学院另辟蹊径,“把招聘会开进企业”,组织毕业生实地参观了解公司的生产管理情况后,企业举办现场双选会,企业足不出户就招到了人才,学生也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据了解,“招聘会开进企业”已走进中铁二十三局、华西集团、四川路桥集团、四川省工商银行、渤海银行、明华建设、中国健康保险公司、川开集团等多家单位。
  又如“校园职来职往大赛”,将风靡电视的求职类栏目《职来职往》搬进校园,邀请了许多知名企业负责人参加。这既为毕业生创造了就业机会,也向用人单位展示了学校的育人水平,同时为非毕业生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养。
  锦城学院“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就业意愿的学生”,实行“重点指导、对口帮扶”政策,对于极个别“困难户”,近乎“亲妈式帮扶就业”。令人感动的是“全民帮扶就业”的气氛,不管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任课教师,均十分关心学生就业,有些老师每年介绍的就业岗位达几十个之多,他们不求任何回报,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看到学生顺利就业了,有着说不尽的开心。”
  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已经有200多位银行支行行长、300多位高校教师、6000多位科技创新界骨干、8000多位文化教育传媒界人士、10000多位工程师、10000多位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管理人员……他们当中,有就职于中宣部、国家审计署、四川省委办公厅等单位的党政干部;有的在华为、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担任技术研发的工程师;有参与设计建造赤水河特大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复杂工程的设计师、建造师……“锦城校友”的成功代表了“锦城教育”的成功。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亮眼的统计数据背后,凝聚的是锦城学院师生员工“止于至善”的追求和努力,体现的是这所高校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