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在高寒湿地原生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西藏大学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是在寒冷高湿环境中形成的独特植被类型,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单位面积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但关于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很难评估其在全球变化下的作用和地位。原生生物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关键组成部分,与水质环境密切相关,研究高寒湿地原生生物群落与水质的关系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巴桑教授团队对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原生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麦地卡湿地原生生物群落的组成拥有巨大和独特的多样性。Ochrophyta、Ciliophora和Cryptophyta的相对丰度较高,在湿季和干季展示了独特的空间格局。消费者、寄生虫和光养生物的比例在季节和空间上是稳定的,消费者在物种丰富度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光养生物在相对丰度方面占主导地位。原生生物分类和功能群主要受确定性过程控制而非随机过程的调节,水质对群落具有很强的控制力。盐度和PH是形成原生生物群落的最重要的驱动因子。共发生网络以正相关连接为主,表明高寒湿地原生生物群落通过密切合作抵抗了极端环境条件,湿季的关键种以消费者为主,干季的关键种以光养生物为主。本研究为最高海拔国际重要性湿地原生生物分类和功能群组成提供了基线,强调了环境选择对原生生物分布的驱动作用,表明该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非常敏感。
研究成果以“Water quality determines protist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group composition in a high-altitude wetland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为题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一区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影响因子:10.754)上。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安瑞志与青年教师刘洋为共同第一作者,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巴桑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赵峰副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已毕业硕士研究生潘成梅、达珍、张鹏和乔楠茜参与了本项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0418)、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2206)和2021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藏财预指〔2021〕01 号)等项目联合资助。
(杨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