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坚持导向、育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要求,在全省大中小学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辅导相促进、传承传习和社会熏陶相衔接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为四川戏曲振兴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由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遂宁市川剧团承办的四川省戏曲进校园遂宁巡演于9月7日上午在遂宁二中教育集团滨江校区举行。
遂宁二中滨江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潘明英致辞。
滨江校区的同学们展示了学校艺体老师创作的戏曲广播操。
【川剧吹打乐】
在众多的川剧音乐中堪称一绝。它由唢呐、笛子、小鼓、提手(鼓板)、大锣、大钹、堂鼓、铰子、小锣、马锣等十余种乐器所组成。川剧吹打极具致盛丰富的表现功力,对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等不同主题,内容、人物、情节的剧目都能演奏得丝丝入扣,委婉流畅。既能烘托出千军万马鏖战沙场之惨烈气氛,也能表达情意缠绵宛转柔肠的爱情诉说,宫廷音乐之嘹亮,庶民悲怨低徊舒缓之效果。
川剧水袖舞【我是遂宁人】
水袖是川剧旦角的基本功之一,对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创造优美的舞蹈身韵有重要的作用。耍水袖的基本技法可归纳为十种:拂、搭、裹、抛、托、抓、抖、挽、转、扬。而运用这些基本技法形成的水袖组合,则多达四十种,按川剧装的传统规制,旦角水袖原本较短,且以白布做成,除穿宫装与苦褶子的角色外,较少使用,随着旦角行表演艺术的发展,使用范围突破原来的限制,而得到广泛地运用,只要剧情需要,无论是传统戏或新编戏中的女性角色,也不管是青衣、正旦、花旦或鬼狐旦,都可使用耍水袖的技巧。因此,耍水袖的技法也愈来愈丰富。
川剧【三岔口】
宋代,焦赞打死奸逆,被发配沙门岛充军。杨延昭恐其途中被害,遣任棠惠暗中保护。解差押焦宿三岔口店,任赶至同宿一处。黑店主刘利华夫妻杀死解差,欲杀焦、任时,发生格斗,焦、任终杀黑店主夫妇,同奔三关。此剧无唱词,讲白亦少,以摸黑打斗称绝。
川剧《死水微澜》唱段【羞切切】
农家少女邓幺姑品貌双全,做梦都想嫁到成都去,阴差阳错却嫁给了天回镇兴顺杂货铺老板蔡兴顺。丈夫愚钝人称蔡傻子,好在有一位做袍哥舵把子的表兄撑腰,没人敢来轻狂。这位绰号“罗歪嘴“的表兄剽悍豪侠,威慑一方,【羞切切】便是该剧的经典唱段。
川剧【长绸舞】
长绸舞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高祖时期,宫中进行宫廷祭祀等大型宫廷内的活动。长绸舞是传统的汉族民间舞蹈,属于古典舞的一种,长绸舞以敦煌艺术为主要依托,舞姿优美,内涵丰富,具有多种多样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特点。长绸舞的舞蹈动作是通过舞者对手中绸带的挥舞与抛接来完成的,绸带无疑是舞者整体服饰的重中之重。而在不同的时期,长绸舞中的服饰形象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其外观和敦煌壁画中唐朝 “飞天”的形象十分相近。这个时候的唐朝正值鼎盛时期,文化交流和融合都十分盛行,“飞天”中舞者体态轻盈那,婀娜多姿,舞姿优美,都表现出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特点。
川剧【思亲送柴】
《四川白毛女》之一折。罗家秀遭受地主迫害,逃上断头山,经历了与世相隔的十年岁月,忍饥受寒,过着“野人”生活,以致毛发俱白。隆冬雪夜,家秀疼惜老母冷冻,送干柴与之御寒,行至家门,母女近在咫尺,却不敢进,不能相见,只好强忍思念,悄然离去。
川剧【变脸吐火】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吐火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源于古西蜀,驰名中华梨园。是川剧里最精彩的表演之一。演员气沉丹田微微运气,就能吐出一道火柱。以显示人物内心和剧情的急剧变化及内在张力,是川剧中刻画人物最有力、最浪漫的艺术手法。
遂宁市川剧团中青年艺术家们奉献的《三吹三打》《我是遂宁人》《三岔口》,川剧片段《死水微澜.羞怯怯》《长绸》《思亲送柴》《变脸.吐火》等节目,获得了近1500名师生的热烈欢迎。
戏剧艺术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次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戏曲的兴趣,增加了同学们对戏曲文化的了解,培养了同学们爱国爱家爱传统文化的精神。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