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林业大学“三个强化”有序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全覆盖
2020-12-29 11:01:00
教育部
作者:

教育部简报〔2020〕第31期

  北京林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课程思政“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能力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着力将课程思政做细做实。

  强化组织领导,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对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做出工作部署,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教务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小组,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指导、咨询和评估;及时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经验分享会、师生座谈会等,协调解决课程思政建设相关问题。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启动会,对课程思政建设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作出部署,发挥各学科特色与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各类专业课,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印发《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总体方案》,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制定《关于实施本科课程思政的十项规定(试行)》,从总体要求、主要目标、组织体系、深入实施、工作合力、教学重点、创新形式、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等十个方面提出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为课程思政全面、深入、精细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印发《关于教师党支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党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支部促进课程思政作出明确要求。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的专题研讨内容,统一思想认识。专门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经费,对相关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师资培训、教学团队、教学改革研究等提供支持和保障。

  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为课程思政建设搭建有效实施路径。以项目为引领,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路径。加快推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点攻关项目“基于全程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与探索”,将“项目研究”与“课程思政建设”一体设计、同步推进。以教改为抓手,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启动课程思政教研教改专项,安排专项经费60余万元,首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项121门课程,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引入“四史”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拨付专项经费150余万元,确立校级课程思政教改专项300项,进一步扩大教改成果,逐步构建全过程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教学基本功获奖教师带头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设立《林学概论》《树木学》《流体力学》等示范课程,积极发挥带动作用。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转变思维观念、强化动员培训,设置专项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发挥群体智慧修改大纲,重视试验应用、不断打磨优化,坚持常思常新、促进成果转化,形成课程思政“转—研—改—试—促”五步工作法。林学院积极探索实施“5分钟林思考”,让学生在课上、课间用5分钟时间立足特定专业问题思考现实社会问题,师生共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传承学林知林精神,培育爱林为林情怀,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和专业课育人水平。

  强化教学能力提升,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师资保障。举办课程思政本科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创新专题培训班,邀请名师开展现场示范教学。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组织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教学示范,专家现场点评指导。通过专项培训,让教师清晰掌握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建设路径和教学设计等,熟悉时事政治、经济视野、社会与文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融入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不断夯实课程思政教学基础。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师教学发展体系,围绕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践,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沙龙、教学工作坊、在线说课等活动,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教师不断加深对课程思政内涵与教学要求的理解,深入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要点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学竞赛,增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课程思政组”,吸引近200名教师参加比赛。比赛按照教学环节链条设计评审指标,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演示、教学反思三个环节,重点考察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以赛代练”,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掌握课程思政转化落地的基本方法,开启基于专业课程的思政创新之旅。发挥关工委作用,为青年教师配备课程思政导师。通过青教赛赛前精训、教学质量督查月等活动,老中青教师一同说课、研课、磨课,一同研讨教改立项与实施,老先生、老专家帮助青年教师精进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共同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内在品行素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