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许昌学院主办的“大思政课”建设线上专题研讨会顺利举办。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留建教授等应邀出席。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水潮致辞。研讨会由许昌学院“大思政课”研究团队负责人、许昌学院校长岳修峰教授主持。
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水潮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全省高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大思政课”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许昌学院先行一步,围绕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探索利用数智化手段,对“大思政课”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赋能,实现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构建了“一二三课堂深度融合、多种智能化手段综合应用、全要素资源汇聚协同”的新时代“大思政课”新格局。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积极为许昌学院和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共同谋划探索新时代“大思政课”创新实践新路径。
主题报告环节,艾四林教授以《立足课堂教学,构建大思政课教学体系》为题,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中小学相结合等五个方面,指出要立足思政小课堂来构建“大思政课”教学体系,实现思政小课堂的延展和扩大。
刘建军教授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就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思政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做到孤军深入下去,就需要其他课程来协同配合,就需要发挥其他课程隐性教育的作用,就需要运用好这一传递思想政治信息的有效载体,最终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互呼应,协同育人。
白显良教授以《“大思政课”之“大”的是与非》为题,从教之大者、课之大者出发,指出“大思政课”的“大”字应有立意和着眼之大、视野格局之大、目标效果之大、队伍平台之大、时空范围之大,要有大的气象、大的气度、大的追求,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大思政课”建设规律性的把握,注意与“大思政工作”的区别,不能大而无边、大而无道、大而无魂。
田克勤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大思政、大背景、大格局、大引领——以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分析视角》,他全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成熟的过程,以抗战时期的经典著作为分析视角,结合详实的历史史实,从历史的角度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经验的启示和借鉴。
冯留建教授以《科学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为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内在规律性,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时空有序化、教育布局立体化的特点出发,提出“大思政课”应该构建一个全主体参与、全要素介入、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全系统联动、全体系支持的立体课程体系。
专家发言结束后,岳修峰教授结合团队十多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向各位专家汇报了依托“春雨”“夏荷”“莲心”等实践育人项目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的情况,就许昌学院探索利用数智化手段,打造“一核两目四极”为一体的大思政课创新实践体系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专家对于许昌学院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团队曾经组织的“党课课堂搬到黄河岸边,宗旨意识融入义务劳动”等多堂思政大课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下一步许昌学院如何继续推进 “大思政课”创新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光明日报客户端和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郭文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