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挥“关键课程”关键作用 全面提升铸魂育人成效
2024-03-14 15:41:0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作者: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强师资队伍,突出“关键课程”关键作用,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成效。

落实主体责任

关键在加强党委领导上下功夫

  加强校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 年版)》等文件要求,制定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化提升方案》等,落实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三单”政策,不断改善思政课教师办公条件。

  完善组织领导与管理工作机制。校党委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在教学保障、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及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等方面,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马院建设的具体举措,并以中央巡视和校内“潜心立德树人”等专项巡视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 的建设要求,全力支持马院的建设发展。

  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马院建设重要工作。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次,校督导组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校党委书记舒歌群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多次现场调研马院教师队伍和思政课建设工作,参加课程组集体备课会,并亲自为本科生讲授《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书写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等主题的思政课。

  马院在校党委领导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工作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指导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加快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学院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教学工作,认真落实校党委和行政关于思政课建设的具体部署,推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9月入选安徽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完善课程体系

关键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出实招

  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马院拟定学校思政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与教务处讨论确定后自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先后引进由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打造的优质慕课课程“新青年·习党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学校“四史”选择性必修课。

  2022年秋季学期起,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顺利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目前,学院开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六门本科生思政课,开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硕士生选择性必修课,并严格落实课程学分及对应学时。“形势与政策”课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组织教学,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制定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落实2学分用于实践教学。自2020年春季学期起,本科生思政课堂规模不超过100人;研究生思政课课堂规模2023年秋季学期起降到100人/班。

  2019年秋季学期起,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讲座共27场, “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主题报告会2次。讲座主要邀请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专家进行授课,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组建设实施细则(试行)》,按照思政课程设置课程组(教研室),以课程组(教研室)为单位,每学期开展至少3次集体备课,吃透教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及时融入教学。设立“课程组(教研室)能力建设专项经费”,为课程建设提供充分保障。

  严格教学质量管理。成立学院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细则》《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全过程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等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文件,从制度上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严格执行学院教学督导和领导听课等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院领导和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采取 “推门听课”方式随机听课,课后召开督导工作会议,及时交流、反馈听课情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近年来,思政课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例如,2022—2023学年本科生思政课优秀课堂达到63个,比上学年(46个)增加了17个。其中,2023年春季学期教学测评,50个思政课堂中,39个课堂≥90分,优秀率达78%,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

  改革传统评教体系,完善教学质量多元评价机制。改革以学生评价作为单一评教依据的传统评教体系,除学院领导、教学督导、课程组长听课外,提倡教师间互听互评,建立由学生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共同构成的综合评教体系,客观看待、有效运用教学评价结果,减轻教师严格课堂管理的心理负担,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在创新教学方法上求突破

  完善共建教学模式,加强与优势高校合作。作为国内首个部属高校与所在省委党校合办的马院,继续深化与安徽省委党校合作,发挥双聘教师的教学专长,构建相对成熟和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思政课共建教学模式。安徽省委党校教师深度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参与研究生培养,取得良好效果。马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基于共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模式》获2019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探索教学方法创新,丰富思政课堂形式。“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研室获得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示范项目支持,持续开展慕课建设,2022年秋季学期已登陆“学银在线”投入使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动态调整师资队伍并成立了多个课程建设小组,聚焦老科学家精神传承、国防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红色剧本杀创新教学等教学方向,协同发力推进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大学生讲思政课”新方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堂中进行“同课异构”,同步开展“小老师”讲红色文化的思政微课活动。开展“中国科大思政课程云端实景教学工程”,先后联合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以此为实景课堂,通过网络直播实现大中小同上一堂云思政课。积极推出“红色剧本杀”特色课程,创作完成一部大型红色互动推理剧《觉醒年代》。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采取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统一使用与统编教材配发的教学课件,开展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实行统一教学要求、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在注重过程考核的基础上,2021年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先后开展线上无纸化考试与线下开卷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既考核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考核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能力。

建强师资队伍

关键在提升教研能力上见实效

  切实将教师作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注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引育并重,持续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马院会同人力资源部制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围绕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等目标,制订引进高水平人才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优秀博士以及校内调剂的方式,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106人,另从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双聘教师16人。

  加强对青年老师的培养,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制定实施马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努力建设政治强、情怀深、视野广、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抓好青年教师“一对一传帮带专项计划”,联系国内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的专家作为指导老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落实“新进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帮助青年教师在学术上起好步。组建教授学术团队,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通过青年教师座谈会、“一对一”谈心谈话等形式,及时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问题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青年教师成长。

  加强教学研究。马院思政课教师近年来获批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项目41项,在研的各级各类教学项目顺利通过阶段性检查或结题验收。2022年,3位教师的专题课入围2021年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获2020年度安徽省级质量工程线下课程支持,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获2021年度安徽省级质量工程线下课程支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获2021年度安徽省级质量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支持。

  支持教师参加培训交流,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等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和研修活动,做到轮训全覆盖。

  2019年6月,学校与武汉大学签订武汉大学马院支持学校马院建设的协议。10月至12月,武汉大学马院为学校思政工作队伍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级研修班”,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

  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教师赴岳西、金寨、延安等地开展暑期研修,通过专家辅导、现场教学、集体交流、课程组讨论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教师更好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2020年11月14日-15日,主办“后疫情时期高校‘思政金课’建设暨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全国性教学研讨会,邀请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设、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等话题。开设中国科大“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作报告,推动学院教师科研能力的增强、教学水平的提升等。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研究中心,获学校支持,依托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9年4月起,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2020年9月起,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安徽省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系列活动。从2020年起,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支持思政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宣讲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2名教师入选安徽省委讲师团;3名教师任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1名教师入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培训师资库专家;1名教师入选团省委“青年大学习宣讲进校园”讲师团成员。同时,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多名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安徽省教育厅党史教育说课比赛等不同赛事中获奖。

  完善考核激励政策,务求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学校落实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三单”政策,开设教学、科研双通道,做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兼职辅导员岗位津贴实施方案(试行)》,制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考核分配方案,考核内容包括发表论文、专著、科研项目、教学研究及课程建设类项目、奖励等模块,以研促教、提升教学质量。制定实施马院教师发表高层次科研成果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对教师发表的高层次研究成果,以后期资助项目的方式进行资助。2020年以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中共党史研究》《人民论坛》等CSSCI 期刊;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学校“新文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共计36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