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吉林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育新人树新风摆在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聚焦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总体战、一盘棋的“大宣传”格局下协同推进,围绕教育固本、实践教化、典型引领、文化滋养、网络聚合五个环节谋新做实、构筑合力,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强大道德力量、凝聚深厚精神滋养、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坚持立德树人,在协同联动中彰显教育的固本作用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中之重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补精神之钙、强信仰之基、铸思想之魂,让理想信念的明灯为时代新人引路领航。要将立德贯穿培养全过程,结合成长的不同阶段、身处的不同环境、呈现的不同诉求,推动好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有序衔接、一体推进的体制机制,在润物无声中实现思想引领。
着眼“教”,种好“责任田”。牢牢把握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统筹好教育资源、教师资源、实践资源、宣传资源,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互促互进、同向同行,在守正创新中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着眼“联”,搭好“暖心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为桥梁纽带,在深入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中具有独特优势,要发挥这些组织在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开展人文关怀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水平,从思维和认知上教育引导,从人格和尊严上关心关爱,从生产和生活上解忧助困,帮助群众塑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着眼“治”,织好“监督网”。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手段推动标本兼治,把道德导向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常态化惩戒机制,规范和引领社会组织、社会成员敬规崇德、向上向善。
二、坚持以行育人,在参与共享中彰显实践的教化作用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育新人树新风既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也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来升华理性认识,特别是要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躬身实践、启发自觉,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在个体内化,实现知行合一。
注重搭好实践平台。省市层面,构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平台,坚持“五级评选”“三级发布”模式,深化拓展“吉林好人 引领风尚”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吉林省志愿服务条例》,策划开展好“吉林志愿者在行动”品牌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善行义举,广泛开展“日行一善”志愿服务项目,构建“知善、行善、扬善、乐善”的社会道德实践平台。县区层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横向打通融媒体中心、政务中心、大数据中心等机构,创新“文明+融媒+政务+服务”的实践路径;纵向贯通中心、所、站、点位、平台、终端,织密织细实践网络,精准对接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注重内容融合,把文明实践“五项”主要工作内容与为民服务融为一体,有机统一,整体推进,最终落到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上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培育时代新人新风的重要实践场域。镇村层面,发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作用,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倡导小事不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崇尚科学、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注重有效整合资源载体。统筹整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中心、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统筹整合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统筹整合群团组织、体系单位,“五老”人员、公益人士等队伍资源;统筹“五大创建”,整合“爱国卫生运动月”“五好家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载体,打破束缚、有效集成,提升综合效益,为人们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机会、提供舞台。
注重融入抗疫斗争实践。抗疫行动是育新人树新风的生动课堂,用好疫情防控这部“活教材”,上好“实践课”,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间大爱,彰显伟大的中国精神,让人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收获更成熟的心态、更坚强的意志、更坚定的信心;用好疫情防控这部“活教材”,上好“健康课”,牵头协调广电、卫健、教育、科技、法制等单位,有针对性加强防疫政策、健康、法治、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倡导人们养成勤洗手、戴口罩、打喷嚏自觉掩口鼻、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的生活习惯,推广普及公筷公勺、分餐制,杜绝食用野生动物,让“爱卫”成为生活新常态,让绿色文明健康成为生活新方式。
三、坚持成风化人,在打通联通中彰显典型的引领作用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最能激发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本能。作为先进典型走进视野、走入心灵的重要一环,宣传是“急先锋”,更是“压舱石”。无论是选树宣传黄大年、郑德荣、吴亚琴、金春夑、李万君等全国典型,还是学习推广疫情防控中医务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快递小哥等身边好人的凡人善举,都始终坚持调度全链条要素,整合全系统资源,发挥多部门合力,大力营造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共同奏响先进典型持续发光发热的华彩乐章。
以迅捷多元的新闻宣传集聚热度。新闻宣传紧扣时代脉搏、引领时代风气,发挥好“精神导线”和“有声纽带”作用,推动主流媒体提炼精神、权威发布,都市类媒体捕捉细节、传递真情,新媒体灵活精湛、直抵人心,以不同体裁、不同视角、不同作品塑造典型形象,实现各展所长、遍地开花。
以立体形象的社会宣传传递温度。社会宣传涉及点多、线长、面广,部门合力和阵地资源优势明显。推动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访谈等“老传统”焕发“新优势”,在面对面、心贴心交流中传递主流价值。实现部门联动,合力举办“最美人物”评选发布,开展巡讲巡演,制作公益广告,举办专题展览,利用公共交通和大型商超、沿街商铺电视条屏广泛宣传,实现驻足可观、润目润心。
以持久留痕的文艺宣传展现高度。落地才能落实,走进才能走心。文艺宣传亲和力感染力强,充分调动文旅、广电、电影、文联、作协及所属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歌曲、戏曲、舞台剧等多种文艺形式讲好典型故事,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娓娓道来,达到丰满鲜活的宣传效果,让群众在艺术享受中温润心灵、启迪心智。
四、坚持以文化人,在融合融入中彰显文化的滋养作用
文化资源蕴含的思想精华为育新人树新风提供了深厚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是立心筑魂、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源泉。调度全领域、全要素、全平台力量,统筹党史、社科、文旅、广电、军区、退役军人等部门优势,把文化自信全方位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不断增强新时代吉林人民的底蕴品格。
推动优秀地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依托白山松水独特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以及满族、朝鲜族等民俗文化,积极搭建文艺创作、文化传播、成果转化、产业聚集平台,推动戏曲、名家走进校园,在城乡社区设立文化讲堂。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活动,合力做好研究阐释、保护振兴、教育普及、创作生产、实践养成、传播交流一体推进这篇大文章,在传承发展中彰显时代价值。
通过革命文化资政育人、赓续血脉。发挥好吉林作为东北抗联主要战场、解放战争战略要地和抗美援朝斗争前沿的独特优势,挖掘历史遗存、文物古迹、革命故事承载的育人资源,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开展贴近基层、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教育活动,推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加强主题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赋予革命文化以新生命、新内涵、新魅力。
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坚持群众性、引领性、互动性,围绕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基础优势,突出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在振兴发展、绿色发展中融入文化元素,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注入文化滋养,依托文化资源促进餐饮娱乐、影视制作、出版印刷、工艺美术等业态集聚,推动文化工程成为惠民工程、暖心工程、传承工程。
五、坚持以网聚人,在交流互动中彰显网络的聚合作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互联网深刻地重塑着世界,正在成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育新人树新风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化网络思维、掌握网络语言、规范网络行为,做好“建、管、用、治”的文章,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推动线下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在线上广为宣传、线上热议的道德难题在线下有效解决,牢牢占据道德建设的网络新阵地。
敢于主动作为。摆脱传统观念、思维定势的束缚,借鉴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空间延伸广等优势,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网络性能与工作功能深度融合,巩固红色阵地,转化灰色地带,清除黑色角落,建设绿色空间,让互联网成为育新人树新风的“孵化器”。
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多方联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体系,以共建推动共治、以共治促进共享,以共享促进共融,让广大网民成为优秀网络文化的创造者、践行者。
坚持“内容为王”。紧密结合时代热点、社会焦点、吉林特点,积极研发大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打造“文明上网、点赞吉林”“ 网络公益吉林”等品牌,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让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新高地。
加强疏导引导。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控相结合,围绕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精心策划议题,借助问答社区、直播平台等渠道,吸引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在思想碰撞、互动交流中明辨是非、凝聚共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让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成为最大的增量。(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石玉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