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学习不能讲竞争——第三届青少年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教育论坛纪实
2024-06-02 21:57: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过度竞争导致的焦虑、抑郁、厌学、拒学等问题也日益普遍。

  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包括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日。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营造使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环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024年“5·25心理健康日”,在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期间,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大儒心理、朗心心理联合举办“第三届青少年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学习不能讲竞争”。

  本次论坛邀请到相关国家机构管理者及众多专家、学者,同时还有来自一线的心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代表。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包括光明教育家、搜狐教育、中国教育在线、海淀融媒、腾讯研究院等众多媒体平台和机构进行了同步转播。论坛由大儒心理高级合伙人牟惊雷主持。

大儒心理高级合伙人 牟惊雷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黄长群在致辞中表达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对从事心理健康事业的专家和一线的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时她也希望能联合众多专家一起去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这项非常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 黄长群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心理危机事件逐年增多,需要关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行业同仁们的一致努力,协同破解,用更加专业的力量和更加智能的手段,探寻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构筑起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绿色生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 杨丹

  本次论坛围绕“学习能不讲竞争吗?”及“停止内卷,学校可以怎么做”两大内容分别展开主题演讲及圆桌论坛,从现状、根源和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和探究。

学习能不讲竞争吗?

  心理健康论坛为何要讲学习?

  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博士就论坛主旨进行了阐述。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青少年抑郁筛出率是24.6%,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碍的比例是17.5%。那么青少年的抑郁是从哪来的?

徐凯文博士展示来访者的自画像

  徐凯文博士从焦虑抑郁青少年的自画像说起,联系抑郁症的动物行为模型——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说明了长期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是导致抑郁的重要成因。他用“心理雾霾”来形容青少年普遍面临的心理状况。“现在的孩子们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是缺乏快乐,甚至是健康。”

  “如果100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存在心理问题,那可能是他自身的问题。但如果100个孩子中有30、40个甚至更多存在问题,那可能就是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出问题了。”通过近三十年的青少年学生咨询经验,徐凯文博士认为互联网负面文化、教育竞争排名和繁巨课业压力是孩子面临“心理雾霾”的原因所在。

  在第一届青少年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举办之时,顾明远教授就讲到“学习不能讲竞争”,徐凯文博士认为这一理念也许就是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良方。因此本届论坛以这一理念作为主题,并特别邀请顾明远教授分享“为什么学习不能讲竞争”。

  主题演讲:学习为什么不能讲竞争?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作《学习为什么不能讲竞争?》的主题演讲。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顾明远

  顾明远教授饱含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对于目前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感到痛心和焦虑,他认为出现这个问题,有社会普遍认知的原因,也有传统教育观念的原因。他认为,学习是不能讲竞争的,学习是要友爱合作,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于化解家长的焦虑和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转变观念,二是制度设计。教育既要培养高精尖杰出人才,又要培养大国工匠、现代农民。要加强科学的制度设计,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具体来说,一是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二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三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四是教书育人要体现在细微处;五是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孩子的健康负起责任,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能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随后,顾明远教授与徐凯文博士一同为顾明远教授为本次论坛题写的“学习不能讲竞争”的题词揭幕。

  主题演讲:让家庭充满正能量,让孩子生活充满阳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以《让家庭充满正能量,让孩子生活充满阳光》为题作主题演讲,其语言风趣,言辞恳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清华大学教授 王文湛

  王文湛教授系统阐述了他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他认为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孩子年龄越小家庭教育对他的作用越大。家庭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保教结合、重点养成”。家长在培养孩子时要关注信心、兴趣、尊重、读书。家庭教育也需要遵循一定原则,比如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成员间应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他还建议家庭教育要坚持“六个一”:每天有一个小型家庭聚会;每周和孩子谈心一次;每个月带孩子到一次商店,走向社会,接触群众;每季度带他旅游一次;每学期找班主任谈一次;每年给孩子过一次家庭派对。要搞好家庭文化建设。文化不是学历,不是阅历,也不是经历,而是素质、内涵、修养。要走出误区,实施科学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有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学习方面的帮助可以从环境、工具、习惯、辅导、陪伴等方面着手。

  圆桌对话:学习能不讲竞争吗?

  在徐凯文博士的主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教授;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李玮教授;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心理中心主任王瑞;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康永邦以《学习能不讲竞争吗?》为题展开圆桌对话。

圆桌论坛:学习能不讲竞争吗?

  边玉芳提出竞争能够在一定程度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但它只是一个外部动机。真正要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一定要激发他的内在动机。他认为学习一定会有竞争,但应是一种积极的竞争,而不是不择手段的恶意竞争。相较于与他人竞争,孩子更应该跟自己比较,激发自己内在的兴趣,认识到知识本身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成更好的自己。

  李玮则认为,竞争可能是人的天性。之所以孩子心理问题现象越来越重,并不是竞争本身的问题,而是现在社会上的竞争文化出了问题,当前的社会环境太强调所谓竞争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差距。对于这种过度竞争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应该从教育文化和竞争文化方面着手努力,要让孩子知道人生肯定是要竞争的,但是对于竞争的结果不要那么在意。心理健康问题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会长期存在,需要我们健全预防机制和治疗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走向规范化。

  郝景芳认为竞争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心理感受的痛点来自家长、学校老师、甚至同学的评价。她认为对于那些处于竞争中的孩子来说,要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知道竞争时赢了固然好,但如果输了也不会有任何糟糕的结果。此外以团队为单位竞争,也能给减少给孩子个人带来的压力。

  王瑞认为学习不存在完全没有压力、一点也不能竞争的状态。而且竞争与合作也不是完全对立,单一存在的。很多时候,适度的竞争、有效的合作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相互交往、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孩子成长有一定积极意义。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不同个体是有不同的需求的。要注重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学校要打造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的氛围,也要对家长进行观念上的一些引导,帮助家庭给孩子更加积极的竞争观念。

  康永邦认为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面临有三个问题,一是身体素质差,二是情感素质堪忧,三是创新想象能力较弱。这三个问题都指向学生健康。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除开遗传因素外,最关键的就是运动。作为学生要多运动、多劳动、多阅读、多交流沟通、多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习要只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每个学生就像手指一样,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只要找准位置,天生我材必有用。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每个人找位置,要教育学生看得起自己。

  徐凯文博士在对话中表示,外在的动力和内驱力都是进步的动力,但是人越成熟越需要发自内心的内驱力,但现在教育中过多运用了外部的手段,比如说排名、分班等。而外在的评价手段往往会带来“空心病”的问题。空心病其中的一个评估标准,就是对评价的恐惧。除了内驱力和评价机制,家长心态的改变也非常重要,竞争应是一个适度的、良性的竞争。

停止内卷,学校可以怎么做

  主题演讲:心疼孩子

  徐凯文博士在主题为《心疼孩子》的主题演讲中针对青少年“心理雾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大儒心理创始人 徐凯文

  第一,是理念上要秉持学习不能讲竞争,同学间要讲互助友爱。

  第二,是作为家长一定要守住两大心身健康底线:一是保障孩子每天有8个小时的睡眠,二是让孩子每天有3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或户外活动。他指出,做到这两条,目前80%以上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都能不治而愈。

  第三,是给孩子最好的人生三大心灵礼物:一是给孩子真正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是人一生幸福的基石;二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背诵和做题能力;三是培养孩子集体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价值观,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人生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如何去热爱和享受美好的生活和世界,势必容易“空心”。

  主题演讲:一所千年不竞争的千年府学

  苏州中学学生处主任刘勤以《一所千年不竞争的千年府学》为题分享了“不卷的学校”如何培养人才。

苏州中学学生处主任 刘勤

  她认为学生的“空心”问题,一方面源于价值观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可能源于行动力和变通力的缺乏。苏州中学为了应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困惑,提出“从心出发,五育融合”的德育实践范式,探索立心、养心、强心的教育方案,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提升学习驱力。

  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千年庭院,苏州中学以史立心,充分挖掘千年府学的德育资源,用心打造有利于学生养心的校园文化环境,教育场域的变化为跨学科、跨时空的融合课堂提供可能,给学生带来与自然与生活贴近的新鲜感和沉浸感。

  圆桌对话:停止内卷,学校可以怎么做?

  在朗心心理CEO王刚主持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中心主任、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邓听;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育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侯爱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张迎春;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德育科主任贡艳霞;中国传媒大学大一新生,江苏省苏州中学2023届毕业生金怡洁共同以《停止内卷,学校可以怎么做》为题展开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停止内卷,学校可以怎么做?

  邓听分享道,在对1.2万名学生关于压力来源的调研中,54%的学生说太功利了,一切以分数作为最终的追求;53%同学说太累了,大家都在无效竞争,过度内卷。很多同学觉得没有上清北就没有达到自己理想,这样的认知背后是他们对于成功、成才的观念,这个观念可能是来自社会,也可能来自家长。作为学校体系来说,如果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们就不得不卷;如果育人的视野变得更宽一些,变得更长一些,教育就能找到更多的价值的部分。

  侯爱萍谈到,要让卷停下来,就要改变两支队伍的理念:一个是教师队伍,第二个是家长队伍。要做到多元评价、因材施教、家校共育,家长和教师更多地在各自角色中定好位、尽好责,读懂孩子,高质、有效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家庭学校社会需要沟通合作,达成共识。一是好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所有成员的共同成长,这样孩子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受益。二是好的学校教育一定会让师生共同成长。尊重、接纳、支持孩子。孩子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资本,不卷人生卷读书,不卷成绩卷成长,不卷自己个人期望的落实,而卷孩子活成他最好的样子。

  张迎春认为,内卷首先是一个理念认知的问题。现在家长的认知和理念也在向国家倡导和引领的方向在转变。有的地方要卷,有的地方不必卷。那些过度竞争或者是恶性竞争无需卷。而良好的习惯和心态,积极的、正向的、亲和、友善的品质这些要卷,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符合教育规律的环境。一方面要让老师素质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家长也需要学习。通过成立北京市首家家校社共同发展委员会,建立父母成长学院,我们在父母的教育、培训上已经可以从一些切实可行的事情做起。

  贡艳霞表示,学习不应该谈恶性竞争,学习应该谈有合作之下的良性竞赛。比如在比赛的场景下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但前提是这个竞争必须是良性的。内卷是一个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内卷其实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我们看到的内卷已经开始出现螺旋上升的演化了。但对于孩子来说,内卷往往是被迫的,所以他没有内驱力。教育应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首先他要胜己,然后再谈怎么跟别人比。一直盯着别人看就容易失去自己,失去自己自然就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了。培养孩子首先要培养他的爱国之心,这是大德;另外一个是社会的公德,而不是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第三是乐观之心、勤奋之心、智慧之心这些美德。

  王刚总结道,我们都希望孩子不仅仅是在学业上优秀、在品德上优良,同时希望他们有积极的心理资本,既要有希望,也要有自我效能感,还要有韧性,同时还要乐观向上,希望我们每个孩子不管成绩如何,都能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家庭中的英雄,社会中的英雄。

大儒心理千场父母公益讲座启动

  论坛上启动了“大儒心理千场父母公益讲座”。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基石,家长深深影响孩子,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爱孩子但对如何教育子女常感到茫然,为此大儒心理组织百余名大儒(心理咨询)研修生开展千场的父母公益讲座,为父母解忧排难。

合作签约仪式

  论坛上还举行了大儒心理与京东健康的合作签约仪式。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京东健康精神心理专科互联网医院负责人岳鑫上台签约。未来两家企业将合作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继续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整体社会的健康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不仅有来自长者的智慧,也有来自各级学校的范例和范本,也有学生的现身说法,还听到了基层一线工作者的呼唤,希望本次论坛能为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添砖加瓦,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6-02 21:47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6-02 21:36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6-02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