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科技成果转化,上海交大这样做!
2024-06-20 16:06:00
微言教育
作者:

  主动谋划、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改革试点,按照“小切口、大收益”原则,破解制约成果转化的卡点堵点,建成 “一门式、首问制、海纳百川”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今天的“科技创新 高校力量·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巡礼”专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创新举措和成果——

科研转化 上交成果

为科研人员松绑

加快科技成果市场化

助推新质生产力走出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的举措和成果

被央视多次报道

落地成金 上交经验

跨越实验室到市场的阻碍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并非易事

上海交通大学总结了成功经验

  一、苦练内功,建成可全国复制推广的政策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构建新时期成果转化“1+5+20”政策文件体系,解决了科研人员“不敢转”的问题,形成了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路径和模式。《争做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先行者》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到《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第一辑)》。

  二、高效协同,建设成果转化 “一门式”服务体系

  建立成果转化“一门式”服务系统,形成多部门协同、全流程贯通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保障了转化的合规性、安全性,提升了转化效率,解决了科研成果“不能转”问题。

  三、自我革新,高效专业的成果转化专员队伍

  率先在全国高校建立一支由体制内外混编的高校成果转化专员队伍,为学校教师开展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首问制服务,解决了科研人员“不会转”问题。

  四、守正创新,首创成果转化完成人实施模式

  在全国首创成果转化完成人实施模式,有效破解企业转化灵活性与学校收益持续性难以兼顾的难题,解决了科技成果“不好转”的问题。2022年12月6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成果转化落地生金”专题报道了上海交大完成人实施模式。

  五、大胆探索,形成教师创业“阳光化”良好生态

  建立多部门协同审核的合规整改工作机制,在保障学校权益基础上,解除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后顾之忧,极大地释放企业市场活力,形成了教师创业“阳光化”的良好生态,科技成果不再被锁在柜子里,科学家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定。

成果赋权 上交范例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马麟,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的受益者。

  他研究一款光子互连芯片的量产工艺,这项工艺具有很强的商业转化潜力。然而,受限于复杂的科研成果所有权结构,马麟曾多次错失投资机会。

  赋权后,马麟很快拿到了2000万元风投,他的这项研究成果得以实现市场化转化。 有了资金的支持,马麟不仅扩大了办公室,招聘了新员工,还在采购生产光子互连芯片的飞秒激光器,下半年将交付首批小样。

  现在,在上海交通大学,像马麟一样的科研人员创办企业94家,累计吸引社会资本超60亿元,估值约370亿元。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科院院士丁奎岭透露,学校近年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一批交大系“教师圈”、“校友圈”、“朋友圈”的科创企业不断涌现。

  未来,上海交大将持续发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的策源作用,和高水平基础教育、研究型医院的支撑作用,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 2024-06-20 09:58
上海交通大学 2024-05-20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