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3个多月的校内讨论后,1月中旬,天津大学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培养、国际合作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分类评价机制8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八大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除了之前已公布的“分流选择”外,还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并提出核心课程理念构建学科“知识地图”。
据了解,天津大学将在部分特色学科试点“完全学分制”改革,针对研究生突出“研”的学习特点,构建更加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
“传统选课模式就是在开学初统一的规定时间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根据本学科和专业领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毕业所需学分要求,确定所有研究生期间修习的课程。”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介绍。
相较于传统学习选课方式,“完全学分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过程更具开放性。研究生在完成部分规定核心课程的学习后,可以随时选、自由学自己所需的课程,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答辩,打破传统课程学习的时空限制。
二是学习目的更有针对性。研究生可在进入课题研究工作后,再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知识拓展志趣、职业发展规划等,选学需要的课程,想清楚再学,避免选到的课程不需要、需要的课程选不到。
三是能力培养更为个性化。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志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可以更好地进行跨学科学习,同时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挥课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个性发展的支撑作用。
新时代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首先要以学生为本。研究生培养的是高层次专门人才,更加需要因材施教、个性培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二是要快速适应需求,新时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带来知识更新迭代的加快,单一的知识结构不能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新需求,要鼓励跨学科学习,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要突出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要突出“研”字,课程教学也要有针对性地支撑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能力培养还包括对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要通过改革培养模式来进一步强化。
郑刚表示,为了更好地保障“完全学分制”实施,学校将同步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丰富由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知识拓展等多种兴趣化模块组成的“课程超市”,以学科核心课为主干提高课程质量,并通过学分转换和认定建立“学分银行”;完善教务管理系统,保障课程学分互选互认,畅通选课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研究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意识与能力,培育良好学习氛围。他说,学校希望通过试点建设形成有益的改革经验,推动构建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同时学校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继续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支持前沿性课题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继续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培育和评审项目”,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双轨评价,抬高质量标尺线;推进实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推动研究生层面“新工科”建设,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