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4-09-07 11:35:00
马雷、石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为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实现统一与连贯的必然路径,是运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过程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环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理论自信、与时俱进与知行合一,运用好“系统观念”,统筹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师资、教材、方法和评价这五大抓手,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一、统筹阶段目标设置,一体化推进思政课育人目标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某门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学习效果和能力要求,是确保课程实施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因此,设置准确、统一、连贯又符合学段特点的育人目标应是确保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强化育人目标设置,实现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

  首先,要明确总体目标。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觉悟。其次,要细化阶段性目标。具体来讲,小学阶段应把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光荣传统的认知与情感作为培养重点,注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涵育良好道德品行;中学阶段应以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为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拥有“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阶段应以激发学生强国志与报国行为重点,树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应注重各学段目标之间的衔接性。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分层次、有梯度地规划阶段性目标,使各学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品德发展阶段,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贯穿于各个学段的育人活动之中。

  二、统筹师资队伍锻造,一体化推进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是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关键园丁,更是用情怀打动学生,用理论启发学生,用实践带动学生的时代领路人。因此,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除了分学段选拔、培养,也应做好一体化统筹,一体化锻造。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贯通式培养,要按照不同学段分层分类进行系统培养,主要包括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师培训几个类别,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专业发展和培训体系,通过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材使用等方面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对各学段教学的整体把握。其次,建立合理的选拔、培训和交流融合机制。通过科学的选拔和引进机制,吸引和遴选有专业背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也应畅通各学段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打通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学段界限,鼓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社会实践、教学竞赛等。再次,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共享的开放性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教学研究平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学创新进行评价,择优选拔并作出相应的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

  三、统筹课程教材建设,一体化推进各学段教材体系贯通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传递价值、承载知识的工具,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规范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教材编写、修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等要求,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统筹推进教材建设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参与者按照统一课程标准开展思政课教与学的关键。

  首先,要坚持一个主线。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各学段教材都要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贯穿其中。其次,要按照不同学段合理编排。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采用符合学生认知阶段发展特点的方式编排、呈现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材体例。小学阶段要以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呈现为主,注重生动化、形象化;中学阶段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材编写强调知识体系的形成;大学阶段要考虑学生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使命担当。再次,要强化教材内容体系的系统衔接和逻辑递进。强调突出共同主题,统筹各个学段教材的内在统一和递进关系,同时也要避免各学段教材内容的无序重复。

  四、统筹教学方法改革,一体化推进各学段教学方式创新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当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现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变。要使思政课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良好效果,需要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通过丰富教学场景,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与教学效果。

  首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根据不同学段认知特点综合运用讲述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一批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实现校际、省际之间资源共享。其次,应实现各学段教学方法衔接呼应。在小学阶段,可利用图片、动画、道具等素材,运用生活化的鲜活案例,通过集体诵读、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建立理论逻辑体系;对于大学生,则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再次,应丰富教学场景,统筹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在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基地开展一体化联学,通过大中小学生共同参观红色场馆、参加教育培训、开展交流研讨等方式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五、统筹评价体系构建,一体化推进各学段教学质量保障

  合理而有效的评价监测体系建构是确保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优劣以及教学质量保障的必然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须着力解决“协同性、协调性和统筹性”等方面的问题,而建立层次递进的一体化质量评价体系,将各学段评价指标立足于各学段学生认知、学习特点来确定,可以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作具备现实操作性与具体可行性,从而统筹兼顾思政教育长期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首先,要建构学段贯通且结构适宜的质量监测体系。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合理设定质量监测指标数量。既要体现出横向的协同性,又要兼顾纵向的层次性。注重不同来源评价主体的参与性,建构起扁平化体系以适应一体化建设要求。其次,要科学动态选取质量评价指标的关键维度。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价值性指引,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评价指标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运用和升级。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使用,以适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这个复杂系统的监测需求。科学选取思政课教学质量,学生、教师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塑造等要素,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再次,要建立“评价-反馈-改进”联动机制。合理选取不同学段质量监测点,通过动态反馈机制强化评价发展性与诊断性功能。建立学生思政课质量监测成长档案袋,用于连续性记录各学段学习过程与效果。将评价结果综合运用于修订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推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质量一体化提升。

  (本文系天津市教委2023年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培训与研究中心重点课题JJSZKZ202307002“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构建与实施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马雷,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博士、教授,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石丽,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博士、高级政工师,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教材管理与建设中心)副处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