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创作大型油画作品《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建党百年之际,鉴往而知来,继往而开来,正当其时。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顺应历史潮流,从学校办学定位出发,主动服务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 结合历史史实,地域特征及民族情结,以民族团结为主题,自发进行《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大型油画主题性创作活动,再现普洱民族重大历史史诗“誓词碑”的历史情景。2021年9月6日上午,云南艺术学院新闻中心在美术学院油画办公室对主创团队进行了专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云南民族关系极为复杂,既有境内民族团结的问题,也有与境外分裂势力的博弈。因此,民族团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上,思普地区(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及临沧市部分地区)13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通过当时当地各民族认同的剽牛、喝咒水的方式,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来表达各族人民团结到底跟党走的决心,镌刻了今天树立于普洱市宁洱县民族团结园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誓词碑碑长142厘米,宽65厘米,厚12厘米,是用白色石灰石雕刻而成,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
誓词碑的树立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边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丰碑,为中国特色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誓词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与边疆各族人民跟共产党走民族团结之路的民心即合的创新典范。
此次团队主创人员均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刘晶、苏捷、苏家寿、高洁、孙超、边小强、曹悦、张炜、邓国森、娄芯怡。
Q1:可以先介绍一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这个油画作品吗?
刘晶:这是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以民族团结为主题,油画系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一次自发性的大型油画创作。作品尺幅宽达8米,高达3米。前期主创人员赴普洱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相关史实资料信息进行了严密搜集与研究,切实做到以史为基,旨在再现26个民族部分头人代表及党政军代表剽牛盟誓团结一致跟党走的重要历史时刻。
Q2:创作《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刘晶: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各民族牢记民族团结誓言,坚持党的领导、团结一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作努力的最好见证,它所蕴含的精神感染与精神宣扬意义重大,是响应国家政策,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征程中凝聚心力、续写民族团结不可磨灭的一大精神助力。
作品的完成,也是落实云南艺术学院办学定位,传导学生学习其创作背后所蕴含的重大历史内容与精神价值理念,实现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创作以及专业教育教学的最好形式。
Q3:《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这个作品要传达什么?
边小强:作品传达了自主服务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以及学习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所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结合地域特征及民族情结,再现云南民族重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Q4:如果要用一些关键词来形容这幅作品,您会用怎样的关键词?
边小强:民族团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性、地域性、爱国主义、思政教育。
Q5、: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高洁:首先前期资料收集困难。因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年代悠久,局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保存的文献内容资料有限,这为写实性再现26民族部分头人代表及党政军代表剽牛宣誓时的场面增加了一定难度;其次是工程浩大,时间、工作环境和设备条件有限。为此,作品创作过程中,油画系教师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弥补文献图片的不足,以极高的责任感与自我要求,不分昼夜,餐餐简食,完成了作品;最后,是作品创作方向与最终画面效果的探索;其间不乏进行了多次的方案修改、推翻与调整,为此,邀请了校内各领导与教授们进行现场的指导与交流。
Q6: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平衡教学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呢?
高洁: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才是生命线。要完成作品的绘制,就需要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创作。团队成员下课后在创作教室画到凌晨是常态。参与此次创作的教师都投入了极大的时间与精力,都希望能够为“建党百年”献礼,为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Q7: 此次教师团队的集体创作,您觉得对于学生有哪些影响呢?
苏捷:首先是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借此次创作的机会,已行育人。另一方面,是从党史学习教育和家国情怀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艺术,不单单是个体情感的表达,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个人前途与家国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有所学更要有所用,更好地服务社会。
Q8:这幅作品是由多位教师共同创作完成,那么,在艺术创作中,是如何解决在绘画语言上的统一的呢?
苏捷:艺术创作是独具个性的艺术创造活动,每位成员在个人绘画语言上会有较大差异,这是在个人长时间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绘画语言与个人审美趣向的契合。但是在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背后,存在着共性的艺术规律,大家都具备很强的传统造型能力。因此在此次创作中,都一定程度的舍弃了个人的绘画语言,遵循着较为传统,写实的原则进行绘制。
Q9: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支持?
苏家寿:此次主题油画创作得到了学校党委和美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学校党委书记黄雁玲,党委副书记、院长郭浩等校领导也多次前往创作现场指导,给予了创作团队极大的鼓励。
Q10:您认为《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苏家寿: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边疆各民族破除隔阂,形成崭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见证,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包容、民族一心、民族发展、民族血性是我们在作品中想要体现的。
Q11:近期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于团队的创作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孙超:这次主题油画创作很好的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会议上的重要精神,这对我们创作团队来讲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更是坚定了我们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的决心。
Q12:作为云南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您认为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孙超:作为云南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推动者。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艺术创作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 规划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云南艺术学院作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文:赵峰、赵鑫,图:童高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