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云南工商学院践行政校协同育人助力乡村振兴
2024-04-07 11:07:00
云南工商学院
作者: 段鑫兰

  张兮曼,云南工商学院2021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高中毕业于石屏县高级中学,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人。现任云南稻道米饭农庄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屏凝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屏明天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屏县至和工程管理工作室负责人、石屏青年创业就业协会会员、石屏青年企业协会会员、红河州慈善总会会员。

一、遇见云工商,选择云工商,在求学路上,交出无悔的青春答卷

  高中教室里一本云南工商学院专属的高考倒计时的挂历,见证着学子们的努力,张兮曼通过挂历了解到学校的师资、专业、校园环境、学生活动......高考结束后,她在可选择范围内进行了院校、专业等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云南工商学院。专科三年的学习,让她从一个腼腆、内向的女孩子成长成为一个社交达人;本科两年的学习,让她为后来的创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兮曼因7岁时的一场车祸,造成了双腿粉碎性骨折,经过多次手术治疗,虽然已经治愈,但不宜剧烈运动,多次手术的疤痕也未淡去。上大学期间,她非常担心同学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对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不强,军训也不打算说明情况。

  (一)育人育心,辅导员暖心守护

  辅导员陈萍教授在整理新生入学资料时,发现张兮曼的情况,第一时间陪她去医院开证明申请免训,并且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对她格外关注,暖心守护她的小秘密,在亦师亦友的相处中,帮助她打开心扉,鼓励她拓展社交圈,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突破舒适圈,在大学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辅导员陈萍教授的鼓励下,张兮曼加入了学校的就业创业协会,通过努力还竞选上了部长,在校期间参加的20多场比赛陈萍都在现场默默陪伴,比赛中张兮曼拿到个人奖金2W+,也结识了很多小伙伴,收获了从校服走到婚纱的爱情。

  (二)学以致用,直播助农暖人心

  2017年暑假,张兮曼回到家乡石屏县大桥乡,此时正是火龙果成熟的季节,作为火龙果的盛产地,大桥乡有2万余亩的火龙果,由于没有畅销渠道,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火龙果只能被低价收购,农户的收益低微。张兮曼结合在学校就业创业协会里的实践,选择直播带货这一新兴销售模式,开始了直播卖火龙果,她在田间地头支起直播设备,由于互联网客户下单时,果子还在树上,直播成本不高,客户收到的果子是优质且新鲜的,好评如潮,三个月的时间,她带动大桥乡村民卖出了2万余亩的火龙果,个人收益达到10W+。

  (三)教育回访,抓住人生的转折点

  专科毕业后,已经考上专升本的张兮曼却一心想就业,结合专业创立了石屏凝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和石屏明天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工作不久,她发现所需的专业知识远远大于专科学习内容,身边接触的人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真正意识到学历不仅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也是商业社交的名片。

  辅导员陈萍教授回访就业情况时,听张兮曼说了她的情况,陈萍结合当前学历提升的趋势,为她做了详细的分析,在综合考虑后张兮曼决定升学,经过院校对比、专业分析,她回到了云南工商学院,开启了她的本科求学之路,在认真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她兼顾两个公司的业务,还抓住了电商直播的风口,疫情期间在校园里批发卖花,直播视频浏览量达到30W+,被评为地摊经济校园模范、校园抖音达人,收益达到3W+。

  “最以学生为中心”的云工商,全方位育人成就人才。陈萍是云工商辅导员的缩影,青春的主场上,辅导员虽然只是参与者,但TA们的影子却在青春的记忆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有限的时间里,种下希望种子,待生根发芽,开出无限可能的花,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初心,守护学生成长成才。

二、返乡创业,政府扶持,助力乡村振兴,开启CEO模式

  本科毕业后,张兮曼入职俊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疫情期间经济受到影响,在公司严重降薪的情况下,她选择了离职,返乡创业。

  (一)直播带货

  返乡后,张兮曼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作为村里4个大学生之一,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她,在了解她有创业经历,并且想在家乡创业的想法后,村委会向张兮曼推荐申请大学生创业补贴,张兮曼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经审核获得了3万元创业补贴,她开始电商直播创业,为家乡的村民们售卖四季蔬果,助推“一村一品”“电商”“扶贫车间”“订单农业”,走出了一条“电商+直播+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径,为大桥乡农副产品突破空间的阻碍“走出去”打开了新的渠道。

  (二)成立石屏县至和工程管理工作室

  张兮曼结合自己的本科专业创立了石屏县至和工程管理工作室,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做资料整编和工程预结算。公司创立过程中得到了石屏县人社局就业政策的扶持,张兮曼按照政策申请每名员工每月1500元的就业补贴,以减缓创业压力。

  (三)协同创立云南稻道米饭农庄

  在石屏县人民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云南稻道米饭农庄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乡愁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古朴村落为形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大桥乡整合各方资源,落实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组建了户均不少于1人参与的云南稻禾米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200亩耕地打造稻田景观,建设了石斛花沟、稻香餐厅、乡村集市、半山童趣场、榕树客厅等旅游基础设施,建立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股份合作关系,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乡村治理成效变成产业发展效益。张兮曼作为青年一代的年轻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担任总经理职务,发挥大学生的知识才能,负责农庄日常的运营,为来访团队讲解农庄项目,接待企事业单位培训,组织策划“趣收割”“趣摸鱼”“趣捡鸭蛋”等活动......为把家乡建设成为“小而精、精而美、高颜值”的幸福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里,一幅绿水青山、产业兴旺、村民富饶、乡风文明的秀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三、公益之路,回馈社会,践行责任,两代人的爱心传承

  张兮曼的父亲常年在做公益,曾被中共大桥乡委员会、大桥乡人民政府授予“热心助学 大爱无边”的牌匾。因受父亲的影响,在学校张兮曼也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创业成功后,她加入红河州慈善总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签订了月捐协议,真正开始了她的公益之路,她出资资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在公司招聘中开启助残就业活动,聘用了13名残疾人,尽她所能在公益事业上贡献力量。

四、重返母校,身份转变,共话青春,学子与学校的正向成就

  云南工商学院始终秉承“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有效实施“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学子与学校之间形成了正向的反馈,张兮曼在云南工商学院毕业后被学院聘为校友会分会长和朋辈导师,时常回校进行分享交流,在学校创业大讲堂的讲座上,她以“青春创业梦,彝乡女企航——电商与农庄共创之路”为题向学弟学妹分享了她的创业事迹。张兮曼表示在云南工商学院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老师,陪伴她一生的伴侣,学到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优质的教学资源、校园环境和住宿条件让她收获满满,在云南工商学院5年的学习时光,是她青春里最宝贵的财富,也为现在的工作做好了厚重的积淀。

五、为党育人守初心,为国育才担使命

  张兮曼是云南工商学院万千学子中的一员,她的成功离不开政府扶持和学校教育。云南工商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广大教职工以实际行动践行“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关心关爱学生,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023年,云南工商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人才培养是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学校成立119个社团,以社团为基础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社团练就核心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不断优化在校专业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安排、专业资格认证及在岗技能提升的全流程培养机制,建立了畅通的人才输送体系。多年来,学校众多毕业生进入华为、小米、特斯拉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头部或上市公司工作,还涌现出一批以全国人大代表袁海波、云南骑宜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志国等为典型的优秀校友在社会各个领域发光发热,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教育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