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活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全面采集并整合了来自多渠道的海量数据信息,包括掌上高考高校招生数据库、掌上考研高校招生数据库、高招智能问答系统、中教智媒内容平台所汇集的庞大信息源,以及第三方平台提供的相关数据等,最终评出三大类共22个子榜单。
“2024年度最具网络影响力本科高校”通过综合评估各本科高校在招生宣传中运用网络媒体平台、数字化技术进行精准推广的效果,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及多渠道宣传整合策略评定得出。
一直以来,普洱学院深谙网络传播势能,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媒体矩阵。从官方网站的智能升级,到社交媒体账号集群的精细化运维,无一不彰显着普洱学院接轨新时代的决心。
此奖项不仅是对普洱学院招生宣传工作的高度肯定,更彰显了学校在教育数字传播浪潮中,引领高校网络形象塑造、信息传播新范式的卓越能力与突出贡献。
未来,希望普洱学院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宣传创新改革,不断提升学校品牌形象与网络传播效能,让优质教育资源借助网络力量辐射更广,为莘莘学子照亮求知逐梦之路,也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独特的样本参考。
普洱学院简介
普洱学院位于“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14个世居民族聚居,被誉为“世界茶源 中国咖啡之都”的普洱市。学校始建于1978年,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云南省首批设立的4所师范专科学校之一。
办学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云南“一个跨越”和“三个定位”需求,坚持立足普洱、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明确地方性、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条件。占地面积2054亩,建筑面积26.28万㎡;固定资产总值为7.1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0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4.1万册;数字资源14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7万册。建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197个,建成绝版木刻精品馆、普洱生物多样性科学教育馆、“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普通话测试中心等校内实验实训室105个,其中省级实验实训平台4个,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习实训条件持续改善。
人才培养。建校45年来,共向社会输送了近6.5万余名专业人才,学校被列为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仅普洱市在职在编教师中就有3800余人为普洱学院毕业生,他们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中坚力量。傈僳族毕业生李金莲毕业后回到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偏远山村担任村官,毕业2年就被推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普洱籍毕业生李江忠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长为中老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为中老友谊贡献了普院力量。
师资队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双提升。现有在岗教师72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7人,博士教师34人,聘请刘仲华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以及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人才称号教师30余人;认证“双师双能型”教师190名,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学科专业。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4个二级学院,共开设42个本科专业,园林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建设专业,美术学、历史学等24个专业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获评C等次,烹饪与营养教育等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茶学专业被评为省级新兴专业,智慧农业被列为云南省级新兴学科培育点。
科学研究。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先后获批老挝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1个,云南咖啡品质优化及价值提升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云南省高校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等地厅级科研平台10个,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和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绝版木刻研究院等一批内设研究机构;获批省级创新团队2个,地厅级科研团队21个。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共计48项;发表科研论文1300余篇,其中被SCI、CSSCI、SSCI、EI收录69篇,出版科研专著120余部,专利授权75件,获省部级奖励50余项。
服务地方。尽锐出战脱贫攻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派出驻村工作队员104人,定点帮扶挂钩点顺利脱贫摘帽,扶贫工作省级考评连续6年为好等次,2人获评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与普洱市政府共建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绿色经济论坛,开展绿色经济发展课题研究,全力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建立那柯里·绝版木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广普及农民版画,开展校园啦啦操项目,成功带动普洱市中小学啦啦操推广。
开放办学。坚持面向澜湄流域开放办学,与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现有留学生176人,累计招收留学生800余人,其中老挝留学生人数居全国前列,近三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位居全国第50位、全省第2位。建立东盟学院,开办老挝语等3个非通用语种专业。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高校合作,采用联合模式培养英泰、英老复语型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近千人。2022年底,学校联合东软集团、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共建中国第一个“一带一路”国际数字产业学院。主办首届澜湄教育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两届泰北地区汉语演讲比赛,在国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
就业创业。与普洱市政府合作共建普洱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2018年基地建成以来,累计入驻企业超过300户,产值9.06亿元,基地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并获4项省级认证。共开展创新创业培训2万余人次,做到了在校生全覆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以上立项271项,省级创新创业比赛获奖20余项,获评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近七年留普洱就业6539人,到新疆、西藏就业247人,应征入伍529人,就业工作连续多年获云南省就业创业工作责任制考核表彰,2022届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为97.66%。
文化传承。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办学、少数民族师生占比高的实际,建成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等民族团结教育和科研平台,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和育人全过程,学校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对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元素进行传承创新,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普洱绝版木刻,成为普洱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打造出世界第一支全男生高水平花球队伍和民族啦啦操队,获国际性比赛冠军8项,其中世界季军1项、亚洲冠军1项,获全国冠军20项,2018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2022年被评为全国啦啦操五星俱乐部,2023年被评为国家啦啦操集训队共建单位。
未来规划。未来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地方性、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