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虚假大学”难绝迹,还有解吗?
2020-08-07 15:13:00
光明网
作者:

  近年来,经教育、公安、网信部门联合打击,绝大多数以诈骗为目的的“虚假大学”已难以继续招摇撞骗,但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仍有可能出现新的“虚假大学”。近日教育部再次发出不要相信任何“走捷径”“低分上名校”等谎言的提醒。

  简言之,只要考生、家长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校招生计划填报志愿,根本就不会遭遇“虚假大学”。考生、家长被“虚假大学”所骗,一是选择计划外招生的学校,却又没有看清学校有无办学资质;二是轻信低分通过运作也可以进名校,被诈骗者以“虚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忽悠;三是明知这是“虚假大学”而去买假文凭,以期在应聘中蒙混过关。

  彻底铲除“虚假大学”的生存土壤,除加强对利用“虚假大学”实施的诈骗打击外,还需要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坚持走正道获得高等教育机会,不要迷信所谓的招生“潜规则”。

  对于“虚假大学”,有舆论质疑,为何这类“大学”层出不穷,教育监管部门为何不注销这些“大学”呢?发出此问者,大多根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虚假大学”。“虚假大学”就是子虚乌有的“大学”,根本没有注册,也没有具体的办学地址、办学活动,其本质就是进行诈骗的一个“道具”。这类“大学”,诈骗者一天就可以“办起来”,只需制作一个网页即可,考虑到被诈骗者喜欢北京、上海、广东的大学,“虚假大学”也倾向于取一个跟这些一线城市的高校接近的名字。显然,这不能靠教育监管部门取缔,而需要由司法机关进行打击,第一时间注销虚假大学网站,并追查其后的诈骗团伙。

  还有一些人把“虚假大学”理解为“虚假大学”,但其实,“虚假大学”连“虚假大学”都不是。“虚假大学”是有“虚假”存在的,只是其授予的学历不被承认。在自授文凭的国家,存在贩卖文凭的“虚假大学”,而在我国,并无“虚假大学”。我国有办学资质的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全日制学历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通过普通高考招生;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如开放大学、成人高校,通过成人高考招生;还有非学历高能教育培训,这些机构提供高等教育培训,以及自考助学等服务。这些学校、机构都是有资质的,有的机构在招生时也有欺诈行为,而欺诈的主要表现是混淆学历性质。

  没有资质、没有办学地址、没有办学活动的“虚假大学”为何也能行骗?主要原因是有的考生高考成绩不高,却想进名校,于是就有人把这部分考生和家长作为诈骗对象,实施诈骗。诈骗的手法大多是承诺可以搞定内部指标,并用一个假的录取通知书来忽悠家长。还有的则是利用考生及家长对高校不了解的劣势,把“虚假大学”宣传为真大学,让考生及家长信服“花钱就可以搞定”。

  被骗的考生和家长——不管是被“虚假大学”诈骗,还是被混淆学历性质的行为诈骗——普遍有一个特点,即相信高校招生存在“潜规则”,只要花钱就能搞定。而实际上,这些家长们想象中的“潜规则”根本不存在,高校的招生、录取信息全部公开、透明,达不到录取分数线,要被高校录取是不可能的。考生和家长,对此要有基本的理性认知。

  值得强调的是,“虚假大学”更主要的“业务”,其实是贩卖假文凭,将过去的“在地摊卖文凭”转移到网上。知假买假,牵涉到学历社会的学历情结问题,在以学历识人的文凭导向下,“虚假大学”也恐难以绝迹。而这一切,均指向淡化学历,建立基于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