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高考学生对医学专业和从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媒体报道,不少优秀学生因敬佩“抗疫英雄”选填医学相关志愿。一名选择预防科学的考生在被问及专业选择原因时,回答称:“亲眼见到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感受了医学的伟大,而预防医学作为未雨绸缪的学科,应该受到更多关注。”在“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中,报考医学院校的考生也不在少数。
有评论据此称,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出现“从医热”,并认为“从医热”早有苗头。平心而论,从媒体报道提供的信息,以及各医学院校、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看,尚难断言已经出现“从医热”。尤其是今年,考生刚完成志愿填报,各医学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还需要到8月中下旬才知道,现在就说高分考生报考医学专业踊跃为时尚早。
不过,期待出现学生“学医热”“从医热”,却是十分真实的社会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希望有更多优秀人才从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希望优秀学子能有更远大的职业理想,不一窝蜂急功近利盲目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
近年来,每到高考季,香港地区和内地“状元”的专业选择都要被拿出来对比一番。2017年,6位香港“状元”(指在中学文凭考试DSE中,7门科目成绩均为5**的考生)全部选读医科。2019年,香港12名7科5**的“状元”,有10人表示想学医,7人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以中学文凭试满分为49分计算,考获46分或以上而修读医科的74名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二选择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在2014年至2019年间,医学连续6年成为香港大学收生成绩中位数最高分的学科。
而根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1977-2016年,我国内地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仅仅1.31%选择了学医,2016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状元”中,无一人选择医学。2017年,我国内地高考“状元”中,只有1人选择医学。
不可否认,北大医学部、复旦医学院等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还是很高的,远超过各省市的一本线,但与北大、复旦等校的其他“热门”专业相比,医学专业的分数仍算不上高。医学专业对高分考生的吸引力,远不如经管专业,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
一些学生受医生英勇抗击事迹影响而作出学医、从医的选择,让人心生暖意和敬意。值得指出的是,选择学医、从医,也不能凭一时热情,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而中国的学生在这方面恰是比较缺失的。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内医学院被合并进入一些综合性院校,当时曾有人认为,医学专业纳入综合性院校一起招生,可以提高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由此提高生源质量。然而事实是,医学专业成为需要调剂才能招满的专业。主要原因是,不少报考综合性院校的学生并没有学医的兴趣,按照高考志愿填报录取规则,又不得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这显然不利于医学人才培养。随后,才又把医学部(医学院)按独立的招生代码招生,以招收真正有医学兴趣的学生。
要真正形成“从医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职业兴趣方面,还有不小的内里空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从小就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健康的职业价值观。此外,有必要持续改善医生工作环境,推动医患关系的切实改善,给医生这个职业以社会尊重和应有保障,以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吸引优秀学生报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