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管秉承)近日,“国际中文教育与文化自信”——杭州市上城区国际理解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联盟研讨活动暨杭迪两地“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中文同步差异课堂”系列第九次研讨会在杭州市南肖埠小学举行,与会学校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已有成果与未来规划进行了深入探索、持续思考。
本次研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三地执教、四地参与的方式同步进行,实现了多校参与活动、多校分享经验,多校共育成果、多校合作共赢。本次活动的优秀教育资源对与会学校完全开放,稳步助力教育共富在更大范围、更多受众上推进,切实发挥教育共富排头兵的责任担当,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迪拜中国学校副校长郑建华以直播形式为开幕式致辞。他表示,迪拜中国学校为发挥学校作为中华文化桥头堡的作用,正在积极开发武术、汉语言课程等多个中文元素课堂,致力为全阿联酋热爱中国文化的孩子提供中文课堂。因此,学校下一学期的招生形势一片大好,迪拜中国学校中文课堂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他展示了课题研讨的全过程,真实呈现了参与老师对这一课题的理论思考与现实回应,窥一斑而见全豹,表现了参与老师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最后,他对课题的进一步发展寄予美好的期望,感谢各专家领导的倾情付出,并对现场指导表示欢迎。
迪拜中国学校教师、杭州市南肖埠小学副校长毛建和回顾了课题研究前期推进工作,重点介绍了近一年来八次研讨会的开展与收获,从《挑山工》《搭船的鸟》《讲民间故事》《我是小小讲解员》等一系列同步差异课堂中,展现出课题成员对教育研究的孜孜不倦以及从中汲取的丰厚养分,表现出海内外学生国际理解素养与语文学科素养的显著提升,收获匪浅。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俞晓东就课题开展首先表达了自己的三个感动点,一是海内外教师坚持通过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放弃了节日的休息时光,坚持合作、共赢的研讨新道路;二是立足本体、放眼全球的课题本身具有时代感,坚实了中国教育走向全球的脚步,为海外中国学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三是课题在扎扎实实地推进,多学校参与集群攻关,互通有无,卓有成效。
其后,俞院长提出了对课题开展的几点建议,他表示,课题的开展要通过抓核心概念、厘清主要方向来使课题简约而不简单,针对主讲人同步、资源同步作出思考,强调学生的差异性;要思考课题的成效及其体现方式,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新路径、素养特征、教师收获和影响力作深入思考与回答。
杭州市上城区南肖埠小学陈逸凡、迪拜中国学校董琳瑾、杭州市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周崧艺三位老师共同执教“汉字文化、人类精神”示范课,课堂整体分为三段,三位老师轮流作为主讲老师引领三地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陈老师以汉字作品为导入,取汉字演变为切口,指导学生发现汉字从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由圆到方的演变过程;董老师把三种语言的《一千零一夜》作为衔接,让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领略汉字语言灵活、表意、言文分离的秘妙,更在异国沟通中感受文化差异;周老师指引学生发掘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的汉字以制作精美的汉字墙,在整齐响亮的朗诵声中回顾汉字文化的神奇,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悠长,结束了本次汉字王国的旅程。
南肖埠小学分会场
常山新昌小学分会场
临平育才实验小学分会场
迪拜中国学校分会场
联盟论坛部分,由杭州市南肖埠小学副校长冯晓燕主持。随后,各个联盟成员学校分别发言,分享了经验。
浙江省杭州四季青中学副校长倪建宏表示,学校尝试以寰宇课程为基点,以活动、素养两条轴线串联起校园三节项目、1+N研学项目、青春剧社项目、跨界研讨项目等四个项目,渗透双语教学,关注学生展示,针对疫情下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进行实践。
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校长助理王璐表示,学校结合疫情时代背景,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致力于让学生感受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与权利,开发拓展意识,强调国际参与,构建学生的国际成长自信与传统文化自信,进而增进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理解,导向正确的价值观。
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张麟表示,学校推出多个特色课程,促进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以线上连线、接待友人来访等多个渠道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同时在推广华文教育,借调教师长年驻教国外等方面做出扎实的工作,为推进教育国际化、提高学生国际理解力坚持教育探索之路。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李愉均回顾了学校从国际了解走向国际理解的历程,坚持123行动,即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进行活动开展,以可持续发展项目与校园微型博物馆为两个载体,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主题活动、国际理解教育拓展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交流活动三类活动,活动扎实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有序渗透在校园之中。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小学副校长陶煜仙介绍了学校以中国汉字为抓手,积极开展微项目式学习、学科项目式学习、单元项目式学习,引导低年级学生从简单的汉字造型秀,到汉字创意秀,最后动手制作小报,积累丰富的汉字;指引高年级学生了解汉字演变史,从分享故事、做汉字游戏中感受汉字趣味性,从寻找错别字中体验生活中的汉字,最后通过群文阅读,尝试把调查写成研究报告,达到在项目式学习中热爱祖国文化,感受汉语言文字魅力的目的。
在专家指导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教授黄忠敬立足文化宏观角度,首先从国际理解教育涵盖的培养全球视角、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立意高度,开展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用于核心素养培养之教学深度,关注换位共情、强化师生与生生沟通之人文温度三点对课堂给予高度肯定,对课题的前沿性、个性化、协同性比较认可,对各联盟成员学校的经验分享表达赞赏与鼓励。
其后,他从四个方面对课题的开展提出建议:一是思考如何进一步凸显跨文化视角,建设文化反映型课堂,把文化差异看作一种资源,利用文化差异转化出文化育人,关注老师自身的文化意识;二是不仅仅是理解差异,还有尊重差异。国际理解素养应经历了解、理解、包容三个环节,以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是进一步体现跨文化案例,汇总案例研究,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中国经验。以建设全球性课堂为抓手,充分利用多种平台打造国际理解教育;四是关注成效,基于证据看成效,重点反思国际素养如何测评。
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费蔚首先肯定了各联盟学校坚持探索的价值,随后对研讨形式中体现的无边界学习特质予以赞扬。她特别从微观细节角度就课堂中学生的亲历程度、简洁可控的教学范式、流畅的模块推进、应当忌讳的碎片化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期望课题成员能够关注课堂的微观研究,对课堂进一步优化。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编审言宏对多地联通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方式表示认可,并提出了“什么样的内容与方式对儿童的适配度更高?”“对本土文化、国外文化的理解应该如何平衡?”“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是否可以进行探索整合?”“是否可以形成物化的成果?”四个问题,表达了对课题未来发展的期待。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课程部主任曾宣伟表达了对后面联盟校展示的期待,他将课程视作会呼吸的生命体,期待学校依据学校特点开展有别于学科课程的特色课程,发展生命的延展性,让学生在学习和经历中探索发现世界中的我,自然中的我,文化中的我,意识中的我,一个世界丛林中丰繁复杂的我。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海英依据同步差异课堂重点指出了课题组需要关注的地方:一是课堂中体现了同步未体现差异,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如何体现;二是互联网技术的特征没有很好体现;三是教师的主动性比较强,项目化学习价值没有很好体现,同时要探索非项目式学习的同步差异课堂如何开展;四是协同教学情境下的同步差异课堂已经开展,教学组织形式为分段式,是否还有其他样式的教学?
最后,杭州凯旋教育集团理事长严国忠以六句总结性点评回顾了本次活动的开展与收获: 科研破冰,课题解难;聚焦课堂,多元转型;多校共探,各显特色;专家点拨,引领导航;媒体关注 跨界支持;活动固体,呈现文化。
“国际中文教育与文化自信”——杭州市上城区国际理解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联盟研讨活动暨杭迪两地“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中文同步差异课堂”系列第九次研讨会圆满结束,后续,南肖埠小学将继续在合作探索、教研共赢、教育共富的道路上与联盟学校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良性发展,努力建设国际理解教育品牌特色,持续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责任主编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