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毛慈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上城教师热爱读书,锐意进取,在阅读中汲取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力量,以更好迎接来自未来的挑战。
近日,上城区第一届教师读书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教育学院、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承办,并得到采荷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新时代学校变革研究中心主任卜玉华,上城区教育学院院长王莺,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吴树超等嘉宾受邀参加本次活动。上城区教育学院全体研究员,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本研修负责人及西藏那曲、四川广元、安徽黄山及祁门等对口支援地区教师代表“云端”共读共研未来教育。
云端共读·教育共富 且行且思探路未来教育
自3月起,上城各校组织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角度多元的阅读研修活动。上城教育不仅为教师开出了阅读书单,还为教师搭建了阅读分享平台。上城教师在《未来学校》《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等一本本好书中打开了教育视野,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方向。一区多地、云端共研。老师们跨越时空,感受教师专业阅读的魅力所在,一同关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同思考未来校社融通的有效路径。
沙龙学习·团队荐读 畅谈未来教育“核心词云”
未来的教育趋势会是怎样?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们积极讨论,分享对未来教师的畅想,聚焦于“能者为师”“有教无类”和“核心素养”三大词云,结合集团实践案例,面向未来教育,进行深度解读。
对话专家·睿见领航 共筑家校政社融通之路
宋萑教授与教师们深度探讨了在新时代新使命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他认为,教师应从关注儿童在未来几十年后所从事的工作出发,重视发展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卓越教师需要从学生视角、课程统领、阅读促研、家校协作四个方面入手,提升胜任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学会择宜。
卜玉华教授围绕“未来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发展进行交流。她充分联系学校与社区发展的历史、当下与未来,简要分析教育与社会融合育人的历史和必要性,借鉴国内现有经验与国际经验提出五条可用于学校与基层社会融合育人的做法,提出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该如何从“组织”转向“共同体”的思考。
吴树超校长作《共建·共享·共融,缔造未来校社融通新范式》观点分享。他认为,未来学校要从精神、物理和虚拟这三个空间维度出发,最终达成全域融通。学校要进一步探索“六体魔方”,让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虚拟空间高度融合,从而达到学校与社区管理共享、数据共享、资源共享,为未来社区建设提供校社融通的新范式。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一书作者朱永新教授通过云端录像的形式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他指出,疫情推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书中描写的未来教育的时代正在到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学生采用更多的方式去学习,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期待教师们一起去创造、推进,迎接中国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尊严。王莺院长为老师们送上寄语。她提到,如何在未来重新定义教育,每一所学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也需要获得不断生长前行的力量。面对这个需要用知识慰藉心灵的社会,老师们需要用阅读充实自己,在阅读中迎接未来、拥抱未来。
“我们已经来到了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已经站在未来学习中心的门前。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未来已来,教师们将在专业成长中注入阅读基因,在阅读中遇见未来教育的理想样态,用实际行动将未来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