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西语学院学子赴义乌开展“真理的味道”寻访调研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黄文璇)“除了小商品,义乌分水塘村更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诞生地……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就出自这里的陈望道故居!”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学院“真理的味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分水塘村开展寻访调研。
品味真理之甘,再悟信仰之力
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先辈的敬仰,实践团队走进陈望道故居和望道纪念馆,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藏品,进一步了解了陈望道先生的故事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1葡语1班姜靖雯感叹道“他身处柴屋陋室,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母亲让他吃粽子蘸红糖水,但由于专注工作,错把墨水当成红糖水”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他为传播真理而甘之如饴、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新时代外语人学习的榜样”。22德语1班的吴柯亲感慨道:“望道先生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的一生经历,让我们备受鼓舞。”
探寻红色足迹,见证共富实践
在分水塘村,实践团队通过与村党支部座谈交流,对当地如何利用红色资源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水塘村第一书记韦悦、村监委主任张跃林介绍了要将分水塘村建设成为“红色研学大课堂”的新定位并表示:“做大村集体营业性收入是党支部下一步攻坚克难的目标,只有村里的各种资源活起来,才能带来更多的游客、投资和消费,老百姓才能真正受惠。”
实践团队还在村中调研了3天,采访了60多名村民、景区运营者与游客,并深入挖掘乡村共富的故事。有志成为义乌‘三农’主播标杆的村民“老陈家的燕子”说道:“我们创立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并借助抖音流量拉动线下农产品销售,前不久还在义乌直播电商大赛中捧回“直播之星”奖杯呢!”。他们表示,非常乐意将自己在“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的经验向村民分享,从而带动更多人共同参与,形成规模效应。
图说市场变迁,共话义乌商魂
“这是第一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我家老人在那里摆过摊!图片里每一代的小商品市场,我都去过!”一个50多岁的男游客说。
在文化礼堂,实践团队还精心策划了一场题为“义乌市场的商魂”的“绘画大系”特别展。队员结合《货郎图》和汉字“商”的内涵,与村民和游客共同探讨“出六居四”的义乌商魂。一位当地女村民说:“出六居四是我们义乌土话,意为和人做生意要把六分利留给别人,生意才能长久。”一位女游客说道:“很惊喜在这里看到这个画展,让我的孩子也知道了‘出六居四’的义商价值观!”
指导教师黄文璇说道:“这是实践团队与学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国宝故事传播团队合作策划的特别展……将古代绘画、汉字发展以及义乌当地的商贸文化结合起来,是学生用好‘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资源,主动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发展故事的一次有益尝试!”
“盘活当地资源、努力创业致富,是现在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火热发展的缩影,其中有机遇、但也面临了不少挑战。”实践队员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对当下中国农村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用好专业知识促进社会发展和国际传播的使命担当有了更真切的体会;下一步,实践团队将认真梳理获取的一手资料,进一步分析当地发展的瓶颈,结合所学专业,为当地红色故事传播、研学文旅发展等建言献策,用青年学子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共富。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