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新疆,我来了” 浙商大青年教师赴南疆开展对口帮扶计划
2024-11-28 15:4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廖嘉琪)“听内心最深的召唤,阿克苏,我来了!”

  今年8月,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的青年教师朱兆琛经自愿申请,踏上南疆这片土地,开启了在新疆理工学院为期一年半的对口帮扶计划。

  天山巍峨神秘,塔里木河蜿蜒流淌,河畔绿意盎然,胡杨林里传来清脆的弹布尔乐声......与杭州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了这位南方来客,“这里被誉为塞上江南,物资丰富,人民热情,充满异域风情,我很喜欢!”朱兆琛感慨。

  努力克服和适应

  事实上,初来南疆时朱兆琛感到诸多不适应。干燥的气候多次让他的慢性咽喉炎复发,夜里会咳嗽不止,影响休息和次日授课。“饮食方面,和江浙地区差别甚大,我还在慢慢适应中。”朱兆琛说。生活上,背井离乡的他常感到对家庭有所亏欠,尤其是视频电话里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每每哭着说想爸爸时,他总会鼻子一酸。

  新疆的学生与江浙学生相比,学科基础薄弱,当地教育政策、民族文化上也略有不同,这就需要朱兆琛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准备课堂资料。“我在备课时会尽量用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去教学,用深入浅出的课件让孩子们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虽然朱兆琛在援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但他依然乐观进取,积极适应环境,这和他内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直接关系。他回忆起从前经常在新闻上看到西部有许多孩子无法读书、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时,作为师者他总会感到遗憾,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投身于西部支教事业中,把智慧和力量带往那片土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的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贡献商大力量,我感到无比光荣!”朱兆琛眼里透露出坚定。

  在新疆理工学院,朱兆琛教授的课程是专业理论前沿与论文写作。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他常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课上引入真实发生的代表性案例,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汲取理论知识,更具有现实意义。他说,自己也很重视互动,会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在教学实践中,朱兆琛发现不少学生天然对理科学习充满畏惧,一方面是高中数理化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是知识点环环相扣,一节课听不懂,后续课程就更难理解。因此,在商大教书时他就常常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单独给进度落后的学生“开小灶”,针对性补弱,甚至从高中知识开始补齐短板。“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渐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朱兆琛补充说,来了一个多月,发现新疆学生也存在这种困境,“不让任何人掉队!”成了他此刻的心愿,他决心也要让这里的孩子们补好统计学,发现理科学习的乐趣。

  以真心换真心

  除了在教学上倾注心血,朱兆琛还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他感叹:“当学生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寻求我的建议和帮助时,我感受到了被信任和被需要的幸福。”生活中的朱兆琛亲和力满满,是学生口中的“知心大哥”。在商大教书时,他常在周末带着国际生四处兜风,品地道的美食,游美丽的古迹,让“有朋自远方来”体验真正的杭州。

  朱兆琛也是带着这份“帮助学生成长”的初心来到新疆理工学院,虽不足两月,但已经和当地学生“打成一片”。他谈起刚来时组织学校乡村振兴大赛,他联系参赛学生想要给予辅导和帮助时,由于没有提前接触,学生接到浙江来电误以为是电话诈骗,充满警惕心,这让他哭笑不得。经过他一番耐心解释,详细为学生阐述项目内容、分析项目可提升的方向,学生这才渐渐消除疑虑,事后连连道谢。“这事情反倒给我提了个醒!要注意方式方法,多多和新疆学生沟通,将心比心。”朱兆琛说,当地学生与新老师的相处需要时间磨合,更需要真心相待。现在,学生但凡有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都会主动与他交流,这让他感到无比欣喜。

  朱兆琛形容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有时候更像是“战友”,有一致的目标,也相互学习、彼此鼓励。在去年的全国“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中,有学生找到朱兆琛希望他能成为带队老师。起初他感到资历尚浅,缺乏自信,但在这群学生给了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后,他备受鼓舞。面对强劲的对手,他们花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来筹备,培养了极高的合作默契,相互成就,最终取得了全国一等奖。

  “于我而言,做老师最大的成就感,源自看见学生的成长与蜕变,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成绩的提升,也是人格、品质、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朱兆琛深爱自己的工作,选择到新疆来,他希望用教育的力量改变这些孩子的人生,践行教育者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