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首届浙江省中美合作办学工作研讨会在温肯召开,聚焦美国青少年来华学习交流
2024-01-26 14:39:00
温州肯恩大学
  如何促进中美青年交流互访?如何让合作办学更有“人文味儿”?
  今日(1月16日),温肯迎来了一众“朋友圈”好友——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近20所省内高校外事处处长、中美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负责人。他们为首届浙江省中美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工作研讨会奔赴而来。
  本届研讨会由温州肯恩大学与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合作交流办公室) 处长蓝晶晶,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徐理勤,温州肯恩大学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北铰,学术副校长杨毅欣,党委副书记严晓鹏出席研讨会。
  这些中外合作办学先行者们共聚一堂,围绕“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来华留学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与中美人文交流”等主题展开了生动、深入的分享。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美时提出“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美好愿景。为响应这一号召,温肯特别发起举办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发挥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中美青年交流互访。
  温州肯恩大学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北铰
  王北铰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温州肯恩大学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情况。他指出,作为国内三所之一,同时也是办学规模最大、普惠性程度最高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近年来温州肯恩大学致力于打造中美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学校通过定期开展中美学生交换项目,共有超过1500人次学生赴美国肯恩大学参加交换学习,120余人次美肯留学生来温肯交流学习。通过美方交换生参加亚运会志愿者相关活动、“中美青年足球赛”等多种形式,拉进中美青年关系;学校积极推进“温州肯恩大学学生中美交流基金”落地,为两校学生双向交流学习提供保障;通过招募海外校友大使等青年联谊互动方式向全球特别是向美国传播中国真实国情。
  下一步,学校将通过实习与职业体验项目、艺术交流项目、中美交换生项目等十大项目,5年内吸引至少500名美国学生到中国进行学习和交流,筑牢筑稳中美教育的桥梁,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民间基础。
  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合作交流办公室) 处长 蓝晶晶
  蓝晶晶处长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浙江省中美合作办学机构有4所,中美合作办学项目49个,其中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36个,高中合作办学项目13个。这些机构和项目积极引进美国优质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国际传播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要坚持初心,换位思考,加强沟通,通力合作,提升合作办学质量。此外,依托中美合作办学,充分发挥中美合作办学优势,统筹谋划、创新载体,设计更多元的平台、项目,全方位推进中美人文交流。
  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马皓
  研讨会邀请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马皓教授作主旨分享。马皓教授介绍了该校国际化工程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合作办学经验,特别是工程交叉创新课程体系设计,全球课堂探索、创新竞赛平台搭建等学科、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为与会者带来不少启发。
  同为教育对外开放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在自由讨论环节,各家高校代表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在分享了各自中美合作办学的工作思路、具体举措和成功经验之余,他们也透露出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合作基础薄弱、课程本土化落地难、对外籍学生吸引力不足等“难点”和“痛点”。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和集思广益,大家也纷纷讨论得出可通过短期实习合作项目,以教师交流带动学生交流、开展多层次科研项目等方式,推动合作办学走深走实,带动中美青年学子交流互动。
  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 徐理勤
  最后,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徐理勤在总结时指出,国际影响力日益成为衡量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此次研讨会聚焦中美合作办学这一国别化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大家面对同一个国别对象,可以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谋求共同的解决之道。她希望,今后这样的国别化中外合作办学研讨可以持续开展下去,也希望能进一步扩展到其他的国别区域。
  研讨会上,温州肯恩大学学术副校长杨毅欣和学生事务院长朱海娜也分别介绍了温肯近年来的科研发展情况及温州肯恩大学未来推动中美肯恩学生交流的“十大举措”。
  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副书记 严晓鹏
  研讨会由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副书记严晓鹏主持,由温州肯恩大学国际学习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
  文字 | 王舒
  图片 | 潘瑶
  制作 | 项温蔚
  一审 | 潘瑶
  二审 | 项温蔚
  三审 | 吕卓环
  责编 | 传播与公共关系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