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我的读博日记 | 叶珺君:读博亦是一场修行
2022-03-07 17:28:00
温州肯恩大学
  读博亦是一场修行,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在与肯恩的邂逅,从白天忙碌的工作到晚上沉浸式的学习,精细化的过程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时间的管理和分配,我也再一次享受了校园的学生生活,解锁了新的生活方式。对于“读博”的理解,除了现实层面的获得学位外,我的认识还包括对“读”和“博”的理解。

  PART 01 
  “博学于文”谓之读 
  这里的读书是包括阅读、思考、探究、写作等内容。
  首先是读书的心境。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无助,到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这当中不定时交替的欢乐、痛苦、无助、希望、兴奋的情绪, 在读博阶段都会经历,而且反复交替。这一过程,造就了要有面对坎坷却能勇往直前的勇气,要有吃苦耐劳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心境,还要不被世俗繁华迷乱双眼,要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的决心。
  
研讨式课堂
  其次是读书的层次。陶渊明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一种很高的读书境界。所谓“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更显示其读书之乐。既有读书之乐趣,又对学术有所推进,最佳状态是好读书,求甚解,兼及博雅与专精。这样的读书,方才能得其三昧。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广泛而持续地阅读,从经典的教科书,到自己较感兴趣的书来阅读,提高自己的认知。了解专业在各领域的动向,扩大自己的专业面。或许会一下子感受不到读书的直接效果,但“润物细无声”式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增进了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不盲从也不固执,对今后的专业素养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2020级硕博新生
  PART 02
  “惟精惟一”谓之博 
  博士是一种研究型的职业,其任务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和创造,整个过程都是在认知、学习、加工、再创造。要做好像研究者一样生活的准备。我在读博之前,就遇到了两位很好的老师,他们一直在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研究者的状态,他们可以为了一个研究主题讨论,建立研究小组,研讨会或是走访企业等方式求证;他们也会在研究中让自己放松,去吃一顿美食,或者旅个游。他们给我的感觉是研究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枯燥。可以对自己好点,无论是用什么方式。例如:好好睡觉,锻炼身体,享受美食,陪伴家人。但要找到学习和生活的界限,权衡时间的分配,重要的是要做好每个时间段的合理的和可执行的规划,并坚持。
  读博这个过程中,要培养自己作为研究者的独立性。温肯的导师十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注重培养批判性的思维。他们善于在课堂上,对问题、论述、证据等进行辩证性的思考,从而提出或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区分事物表现和本质方面,锻炼我们判断事物的真伪,培养我们始终保持独立而理性地思考,不要盲从附和,要对信息抱有审慎的态度,懂得发现和分析问题。他们的指导属于抓大放小型。平时不多过问,有问题可以一起探讨。我认为这是一种很高效的工作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让我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研究者,要为自己的研究负责,老师的指导是辅助性的。当然也会有老师,因为你的文章中引用的不正确,可能会给很低的分数,从而导致你不得不花足够的时间重新去认知和加工这一部分的内容,但批评和建议都是为了帮助改进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来发掘创造新的知识。
  
2020级教育领导学博士生
  我觉得我还是幸运的,能够从研究学习中找到乐趣。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当然,每个人在走这条路的时候,都是经历了满怀信心或者希望的同时会有不断的怀疑和打击。每次的学习研究都能让你充分认识到研究的孤独和苦闷。灵光一闪或者文思如泉涌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漫长的是无休无止地阅读和积累,以及找不到方向的挫败和沮丧。有人说,研究这条板凳,只有对心中没有热忱的人来说才是冷的。愿这场修行,不只是习得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包括养成高远的研究志向与醇厚的读书趣味。
  回顾这段时间经历,我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的,现在我也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中寻找我接下来的道路。我才刚刚读了一个多学年,接下来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此篇文章,既是我自己心路历程,也是我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对一些即将开始这趟旅程的人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