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齐下 高校融媒矩阵铸牢“青年链接”
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蚌埠学院作为一所建在淮河岸边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采用融媒体矩阵协同地方特色文化淮河文化精神滋养,四管齐下,使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真正成为高校育人的有效“增量”。
融媒矩阵合力传播“青年声”。以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大学生记者团为主体,发起建立学院新媒体联盟,囊括以学校或学校二级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名义开办并通过平台认证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微博、QQ、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成为校园内网络媒体协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良好平台,形成融媒矩阵的工作合力。网络媒体信息发布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台账,近两年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400余篇。关注用户从不足三万人增长至近五万人,服务性、互动性明显增强。2023年开通微信视频号以来创作视频作品150余条,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过4.9万,以招生、毕业为主题的系列视频播放总量超过17万。创作视频内容5次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并被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等多个公众号引用转载,推动学校网络育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轻量传播精准达到“青年心”。互联网时代,传播展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趋势,青年学生在心理上天然更加贴近小切口、轻量化的传播方式。挖潜红色家底,微党课讲实思政理论。依托微信视频号平台,开设“小蚌微党课”栏目,利用本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讲好蚌埠本地的红色故事,如革命母亲苏老妈、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安徽第一个牺牲的共产党员杨兆成等。在校园网开设暑期社会实践专栏,报道身边学子走向一线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的青春事迹,激发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砥砺奋进、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和凝心聚力、奋勇争先的担当精神。创新传播方式,“微视频”讲活淮河文化。开启公众号原创“小蚌”形象IP设计,形象元素包含贝壳、珍珠等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元素。制作以原创IP“小蚌”为主讲人的动画微课短视频“百问百答 小蚌说淮河”,将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细分拆解,形成适合青年信息接受习惯的“短平快”风格的系列短视频;制作“小蚌”贴纸、徽章等文创周边,以卡通动漫形象吸引青年人关注,提升网络平台与青年的接近性,扩大网络育人作品覆盖面。聚焦身边人事,“小视角”讲好青年故事。利用“青春榜样”“竞赛之星”“读书之星”等栏目的朋辈榜样教育影响青年;开设“直击校园”专栏,用青年视角看青年生活,不讲大道理,用身边人、身边事展示青年学生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的校园文化、绿色的生态环境等等,潜移默化做好青年思想引领。
角色转变有效激发青年力。变“我来听”为“我来讲”。组建淮河文化大学生讲解团、“访民问暖”社会实践服务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生宣讲团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宣讲团,坚持线下进乡村、进社区、进中小学开展宣讲,主动及时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给群众。其中学生党员进社区为普通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被《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线上,青年出镜,作为主讲人,围绕党的理论知识、红色党史、国家安全、淮河文化、青年生活等话题,真实发出青年声音,呈现形式丰富的新媒体作品。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让学生从网络思政教育的“受教者”转变为网络思政的“主讲人”。变“我来学习”为“我来出品”。一方面每周针对不同新媒体块面开展推文热点选题会、报纸排版学习会、设计作品分享会、视频作品点评会等,提升学生记者抓取热点、强化技能的主动意识;采取“传帮带”建立师徒制,对新媒体作品采取项目化管理,对于重大项目跨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在网络育人中真正变“我来学习”为“我来出品”,青年的创造力被充分激发,真正成为新媒体作品的合格“出品人”,成为网络育人过程的主动发起者,更好地达成网络育人目标。
淮河文化特色赋能“好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挖掘好淮河文化“好内容”的内涵、外延,与网络育人覆盖面广、传播率高、吸引力强、互动性好的传播优势紧密结合,不仅能够形成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优势,实现学校网络育人与其他高校的差异化发展,更能促进网络育人平台成为理论课堂的有益补充,为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力赋能。(文/毛星懿)
本文是安徽省“三全育人”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sztsjh-2022-8-20 ),蚌埠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淮河文化与蚌埠地方高校文化育人融合路径研究(2021sk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