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光明日报刊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聂祚仁署名文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内涵》。文章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准确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内涵,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从自立走向自强,从破题突围走向战略引领,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深刻转变。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2日06版
文章全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进一步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对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发展的主动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准确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内涵,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从自立走向自强,从破题突围走向战略引领,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深刻转变。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显著增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快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比较优势稳步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再到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顾诵芬院士、王大中院士,他们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为祖国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要以他们为榜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以强烈的创新自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的使命和担当,充分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的作用。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让创新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正在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分析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要让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努力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较以往更具垄断性,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而基础研究正是创新链的源头。我国面临的很多技术“卡脖子”问题,根源都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为此,必须对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进行超前谋划和部署,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同时,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加快形成支撑创新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潜能。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改革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建立健全符合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研活动规律的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健全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把项目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手中,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让科技人才管理制度适应科技创新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要为解决人类重大挑战作出更大贡献,加快形成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创新版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要高度重视科技前沿领域发展,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和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与规则制定能力。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就是我国着力应对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我国以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担当。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营造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的良好环境,让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聂祚仁,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