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回信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国际新闻传播工作在新技术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2021年12月4日下午,“元宇宙、虚拟化社会与跨文化传播”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思想德育工作室“新青年人文交流工作室”联合主办,研讨会分为特邀主旨演讲和青年圆桌论坛两部分,以线上形式进行。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其他各高校相关领域学者以及业界专家参会,就元宇宙概念的历史流变、元宇宙与新时代艺术传播的发展、元宇宙对全球传播秩序的影响、元宇宙与未来教育形态展望、元宇宙与网络信息安全、元宇宙与网络思政教育等主题进行了演讲与对话。
研讨会伊始,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代表学院对校内外拨冗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与感谢。
在特邀主旨演讲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就“新时代艺术传播的几种可能性”、“元宇宙:全球传播秩序的挑战与机遇”、“元宇宙概念对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的启发”、“新传媒科技与新闻传播学研究‘主体性’问题的思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及其对金融市场的传导”、“互联网时代的跨文化传播与信息鸿沟——一个面向MOOC的大数据研究”、“元宇宙视角下的跨文化旅行‘人、场、物’重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文化信息安全传播机制与路径研究”等主题进行了发言。特邀主旨演讲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孙萍教授从新时代艺术传播政策、艺术传播的媒介的发展和元宇宙与未来戏剧的表现形式,通过亲身运用VR、AR等技术参与的沉浸式戏剧创作的实践经验,讲述了新时代艺术传播的多种可能性,表达了对技术与艺术全方位融合的未来的期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教授从元宇宙概念在国际上的研究趋势说起,从如何重塑党和国家形象的高度,分析了全球传播秩序的变迁与动因,并提出应当通过建构新的文化认同平台、精选中国国家形象符号、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等途径,把握技术的机遇,从而构建全球传播的新秩序。
新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援疆干部宋毅副教授通过实例展示的方式,阐述了元宇宙概念与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及未来教育发展的关系,为未来元宇宙视野下如何建立“教育小世界”、创建“宇宙大学”及其共享运行机制为未来高等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谢庆立教授阐发了对于新传媒科技与新闻传播学研究“主体性”问题的思考。他提出,要与技术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被科技所驯化,人文学者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新的跨学科的方法进行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
来自四川大学的王文甫教授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以及对金融市场的传导的角度,阐述了对于元宇宙与经济学跨学科研究的积极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的杨中楷教授分别对元宇宙视野下“慕课”中的知识传播体系、跨学科传播特性以及公平性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就隐私安全与公平、全球元宇宙的治理等话题提出建议。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钟栎娜教授通过河南戏剧幻城、大唐不夜城等实际案例展示真实场景下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阐述了对于元宇宙视角下跨文化旅行“人、场、物”重构问题的思考。
主旨演讲的最后,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带头人王玉英教授从网络文化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区块链支持的文化信息安全传播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的网络文化信息传播机制、路径以及对策等方面阐释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文化信息安全传播机制与路径研究的最新结果。
在青年圆桌论坛环节,各专家学者分别就“谈论元宇宙:对于新技术社会想象的一些反思”、“媒介与触摸:电影、游戏、VR/元宇宙”、“元宇宙与基层社会治理-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为例”、“5G、区块链等技术发展与元宇宙的诞生”、“思考:如何在元宇宙中传播汉语与中国文化”、“ 元宇宙与平台型管理”、“区域一体化和元宇宙视角下的数字身份认同”、“网络思政与‘第四课堂’建设”、“元宇宙视阈下京剧对外传播‘游戏论’刍议”、“元宇宙的可变性”等主题进行了探讨。该环节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青年人文交流工作室负责人张昭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博士为大家分享了其当前从事的一项关于元宇宙的质性研究,带领我们从学术沿革的角度,对元宇宙这一新技术的社会想象进行反思。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车致新博士围绕电影、游戏、VR(元宇宙)探讨了媒介与触摸的关系,从艺术学、计算机科学和新闻传播学角度讨论媒介的应用。
北京市延庆区儒林街道办事处鲍捷副主任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为例,探讨了社会治理与元宇宙的关联产业,以及如何将“元宇宙”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思路。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产品总监、高级工程师伊然先生从5G、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角度探讨了“元宇宙”的诞生,从技术的角度解读了“元宇宙”的概念,认为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元宇宙”的研究热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志远博士对如何在元宇宙中传播汉语与中国文化提出了思考,建议在“元宇宙”时代积极开发线上汉语平台,促进汉语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郎艺博士则从元宇宙与平台型管理角度思考了企业应如何应对元宇宙变革,她指出,元宇宙不仅是一个概念,还需要从企业内部进行改革,企业要抓住元宇宙机遇,顺势改革创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丹麦语教研室主任王宇辰博士从区域一体化角度出发,探索了元宇宙视角下的数字身份认同,认为元宇宙视角下的数字身份认同可能突破国家等概念,权力和资源的再分配会导致身份认同差异。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团总支书记李朝伟博士结合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提出“第四课堂”的概念,他指出要重视元宇宙的发展对未来网络思政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吴雨航博士阐述了元宇宙视阀下京剧对外传播的“游戏论”,他提出,元宇宙可以突破二维的局限性,更好的体现京剧的整体之美。
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教师赵立诺博士讨论了元宇宙的可变性,她提出,每一项技术的迭代和革新,都将意味着一个新的契机、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青年圆桌论坛最后,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张帆副教授对圆桌论坛进行评议。他指出,圆桌论坛的各位学者专家对元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未来在哪里、如何与我们的从事的研究结合在一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尽管“元宇宙”的概念出现后有争议存在,但“元宇宙”已是大势所趋。他认为,元宇宙是一种“无限的游戏”,它的有趣之处不在于无限接近现实,而在于元宇宙无论如何的接近现实,人们都知道它是假的,但都乐此不疲,科技发展的同时,使用者都应保持理性。
最后,论坛召集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青年人文交流工作室负责人张昭代表主办方向与会老师和同学致谢。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与学者从“元宇宙”这一新概念、新技术形态切入,从哲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视角研究未来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并开展学术对话与讨论,是一次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新概念和新观点,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考和新路径。
本次研讨会受北京外国语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校级项目青年学者论坛项目”资助。研讨会集聚了各领域资深的专家与青年学者,针对“元宇宙、虚拟化社会与跨文化传播”的主题,站立在新时代的土壤上,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展开了极具开放与包容特色的对话与探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元宇宙”作为一种未来可能的传播形态,无疑会为国际新闻传播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次研讨会把服务党和国家国际传播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开拓创新,顺应时代趋势,主动把握技术机遇,充分发挥学院与工作室等机构平台的智库作用,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和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供稿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昭、林续廖、陈昭彤、张梓桐、谢丹、黄莞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