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为进一步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深入奉节县竹园镇,开展以“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乡村振兴中的红色精神。
实践团成员在田间实践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农村解放之路
苍松翠柏颂伟业,鲜花怒放悼英雄。7月8日,参加社会实践的志愿者前往彭咏梧烈士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作为红岩精神代表人物江姐,“蓝旗袍、红线衣、白围巾”的形象被人们熟知,而《红岩》小说里“彭松涛”的原型、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梧却鲜为人知。在彭咏梧烈士阵亡地纪念碑处,讲解人员向青年志愿者们讲述了烈士为探求农村解放的革命故事,引起青年志愿者强烈的思想共鸣。在鞍子山突围战革命遗址陈列室中,青年志愿者被革命先烈们当时生活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处境之危险所深深震撼。“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兵荒马乱中的逆行者,是视死如归的革命者,更是红色江山的守护者。
在纪念园,党员同学向烈士敬献花篮,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一声声洪亮的入党誓词响彻山间,久久回响。
通过参观学习,志愿者回望过往历程,红色江山来之不易。革命先辈们从栉风沐雨中走来,而今乔木亭亭已盖苍,新时代青年志愿者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将接续红色火种,赓续精神血脉,把青春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图2为实践团在烈士纪念园前宣誓
社会发展回头看,重温老区脱贫之路
7月9日,参加社会实践的志愿者前往竹园镇义和村开展“脱贫回头看”活动,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两委”回顾和讲述,一起重走“扶贫路”,重温扶贫岁月,共同回顾当年的奋斗历程,近距离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喜人变化。
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志愿者在驻村第一书记黄明伟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义和村香菇基地、村便民服务中心、李子种植基地以及新成立的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走访了解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规划,逐步清晰和明确了义和村未来发展的“新画卷”,昔日荒废破旧的贫困村在产业扶贫的浪潮中迎来美丽蝶变。
在与义和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明伟的交流中,从贫困户精准帮扶到产业发展,从环境整治到乡风文明,从疫情防控的协同作战到乡亲们的烦心事……,无一不挂在心上,无一不“样样门清”。志愿者们被驻村干部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折服,被乡村脱贫巨变的成就震撼,更加进一步坚定了在乡村振兴中,尽一份力、做一份贡献的决心,进一步坚定了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志愿者根据自己所学,围绕农业提质增效、生态工业提速、文旅融合发展、大数据产业空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效。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历届驻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竹园镇义和村因地制宜,以水果产业为主要抓手,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目前,竹园镇义和村脆李种植500余亩、布局建设肉牛、香菇生产基地、建立农村物流服务点1个,实现“货畅其流”,产业发展特色趋于鲜明,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致富之路。在县、镇、村三级帮扶干部们的辛勤努力下,义和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正向着乡村振兴蓄势待发。
数字科技赋能,推进乡村振兴之路
社会实践的志愿者先后通过走村串户,深入乡村社会,开展走访调查、采访学习、乡村问计、助力振兴等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专业所长,利用大数据、AI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技术,就竹园镇的产业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带货直播、智慧交通、疫情防控等开展调研,对农特产品种植户开展培训和讲解,对销售商贩开展互联网培训。
其中,团队成员利用已获得重庆市青年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项目的优势,先后走访多家竹园镇养蜂大户,开展“中华蜜蜂全智能蜂箱”的应用调研。目前研制的中华蜜蜂全智能蜂箱,通过自动温度监控和调适、智能分笼、一体化挤压采集等,克服了自生自灭的“土”方法,实现无公害、一体化养殖,达到增产增效。目前,在和养殖户的走访对接中,讲习社成员收集了多方一手材料,进一步掌握了养殖需求,对后期研发成果落地、推广转化打下了基础。
实践团成员在李子园,香菇基地开展直播
在义和村的李子园、香菇基地,志愿者架起直播设备,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带货直播,随队的指导教师、博士也参与其中。从前期的嫁接、修剪、挂果,到后期的遮阴、采摘、运输,全方位地展示了乡村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全过程,带货直播初显成效。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蹇福阔,在看望实践活动的师生时,充分肯定了此次实践锻炼的具体做法,“实践活动办得特别接地气,主题选得好、地点选得好、形式表现好,大家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实情、接受教育、凝聚共识。下一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用好社会实践的舞台,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王南甫 王蓉 王雨洁 赵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