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多措并举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专题研究、现场办公、引领示范”,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
学校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是专题研究部署马院建设。不仅成立了马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还将马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纳入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重要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按照有关要求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二是召开马院建设现场办公会。每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带领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马院开展调研走访,并主持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现场办公会,针对马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现场研究,并予以解决。三是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坚持每学期为学生上思政课,如2023年6月党委书记蔡家林、校长黄伟九紧密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主题教育和学校发展实际,分别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之三——怎样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开放办学擦亮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金字招牌”为题,为学生讲授了生动精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实施“厚德、博学、笃信、力行”工程,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现状及问题,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实施了“厚德、博学、笃信、力行”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一是以“厚德”正师德师风。把思想政治、廉洁、法治、心理健康、安全等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思政课教师专题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关文件或制度,邀请专家教授作关于师德师风专题报告,要求思政课教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二是以“博学”提理论水平。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思政课新教材专题培训”,邀请优秀校友、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杨学功教授等专家作相关学术报告;定期为思政课教师推送“理论动态”数十期等,致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三是以“笃信”炼政治定力。通过主题党日、政治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思政课教师党性修养,促进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四是以“力行”强实践创新。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思政课教学创新能力大赛,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参赛。同时还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国培计划”项目,赴巫溪、秀山等地乡镇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基层落后学校。另外还组织思政课教师赴全国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等等。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辅导员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4人,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
三、构建“个性化、精准化、品牌化”培育机制,特色开展思政专业人才培养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并获批市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主要建设举措有:一是构建“一人一案”个性化培养机制。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力量富足这一特定优势,通过导师制、课题制、研学制等系列措施,根据学生的基础、特长、能力与兴趣,构建了“一人一案”的个性化培养机制。二是开展精准化学生技能训练。为提高思政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第一学期开展演讲比赛;第二学期开展PPT制作比赛;第三学期开展教学设计比赛;第四学期开展课标解读比赛;第五学期开展讲课比赛;第六学期开展简历制作比赛。要求全体学生参加,不仅培养每一位学生“开口能说,提笔能写,上台能讲”的综合素质,也培育了良好学风和班风。2020级思政专业获得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近年来,思政专业学生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众多学子相继考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深造。多次荣获重庆市大学生辩论赛总冠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三是精心打造学生工作品牌。包括“微党课”比赛及展示活动。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参赛对象,已连续四年举办“微党课”比赛,获得校内师生的普遍好评,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还有“四史”宣讲团宣讲活动,自2020年成立“四史”宣讲团以来,先后深入荣昌、大足、彭水、云阳及永川周边的乡镇、街道、小学、敬老院等地方开展“四史”宣讲近50余场,受众对象达万余人,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202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获批市级“样板党支部”。
四、以“学科建设、项目平台、学术会议”为重点,全力以赴抓好学科科研
一是在学科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与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方向建设任务,目前已经全部达到申硕基本条件。二是在科研项目方面,依托两个硕士点建设任务为抓手开展科研,现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1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市级各类项目60余项、区级各类项目40余项。三是在平台建设方面,建有重庆市级重点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文理学院分中心、重庆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创新团队、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四是在学术会议方面,先后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理论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区域教育治理研究” “‘大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建设研究”等学术会议,持续拓展学科与科研的影响力,光明日报、人民网、重庆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五、“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协同育人”,坚持开门办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是共建思政专业。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与永川区委网信办、中国广电永川区公司、永川区区委党校等地方部门深度合作,达成共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协议,为办活、办实、办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找到了出口。三是共建大思政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校与永川区委宣传部、永川区教委等部门联手共建大思政课。2023年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永川区教委牵头,永川区相关大中小学为成员单位申报的“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获市教委立项建设。与永川区委宣传部联合打造具有永川特色、永川标示、永川元素、永川意蕴的“永望zhi前”大思政课已初见成效。学校形成了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特色课“四元共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构体系,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建有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2门。三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深入政府机关、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开展理论宣讲、调研实践、志愿服务等,积极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共同体。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