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雅思考试听力匹配题应对技巧

http://en.jybest.cn  无忧雅思网    2010-03-19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考生在应对雅思听力考试的各种题型中,对于匹配题的做法一直比较模糊。从各种题型的正确率上来看,这种题型拿分并不容易,这一点让很多考生很苦恼。2010年1月30日的听力section 4最后的4道匹配题为2010年此题型拉开了序幕,本文将针对此题型做了深入的分析,现与广大考生共同分享应对此题型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    分类

  题目与选项

题目与选项 题目数>选项数 题目数<选项数
选项结构 名词+名词 形容词+名词
动词+名词 句子
选项内容 方位、地点、固定事物 人物观点

  ①     题目与选项:

  若是题目的数量多于选项的数量,选项一定是会被重复选的,反之,就有干扰项——有的选项不会被选。但无论如何,每一道题只对应一个选项,并且选项数量多时,每个选项也只有被选一次的机会,简而言之,没有多选。

  ② 选项结构的不同决定了出题点的不同,因此,看到matching题时,不能一概而论。

  ③ 选项的内容决定了难易程度、做题思路上的不同。

  二、    难点

  经过分析,发现了匹配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替换与转换

  2、              意见交替

  3、              信息错综

  4、              反应过慢

  通过上述的几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匹配题考察的不仅仅是考生对于掌握信息定位和捕捉的能力和技巧,还进一步考察了一些深层次上的理解力,甚至在听力考试的第三部分中考察的人物观点中,考察了学生深度地辨别干扰信息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将根据前面的分类来讲解几种不同的做题思路。

  三、    应对策略

  首先,从选项结构上而言,以名词为核心的选项依然在遵循填空题的出题思路,只要考生在听的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关注录音中出题点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即可,但我们必须认识到matching中的一个难点是替换与转换,这包括:同义词替换、近义词替换、反义转换、动词与名词的转换、动词和形容词的转换。这一点就要求考生在做听力题的过程中,哪怕不是matching也要留心总结常规的转换词,以备不时之需。比如:quiet---noisy, category---classify, useful---relevant,  great---much, boring---don’t enjoy等。相对而言,如果选项给出的是句子,就意味着背景录音信息的干扰较大,这种情况多数出现在听力考试的section 3 和section 4中。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建议考生遇到这类题目时,不要慌张地盲听,盲选,只要关注最一开始说话人说的两句话就可以,这两句话很大程度上的概括了接下来说的一堆话的内容,因此,无需听多。理由主要是两方面,1、雅思听力无论是什么题型都是listen for, 不是listen to。2、考官会把说话人发表的言论中的细节信息作为选项,这样做可以避开复杂信息的干扰。Cambridge 5 Test 4 S3 Q28-30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从选项内容上来听,描述方位的配对题比较简单,原因是一些表示方位地点的词不会有替换词,而表示区域和方向的替换词难度也不大,考生很容易辨别,比如:outskirts---suburb, center---main area等。若是内容是讨论某一篇论文、或是某一个course program or a project就会意见交替、更换及反应较慢的问题。在这里,建议考生要坚持听力“所听即所得”的原则来选择选项,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对题目做出反应。同时,为了避免因为反应较慢导致的漏题现象,在做此类matching时,要发挥眼睛的作用——同时看两道题,这样即便是说话人语速飞转,考生也不会顾此失彼。

  此外,在审题的过程中,除了常规划定位词以外,将选项按照内容正负或选项的主要内容来分类选择答案是非常好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排除错综信息的干扰,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如有相关问题,可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外语电子周刊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