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暑期社会实践|荧荧之光,聚爱成行
2024-08-01 09:25:00
泉州师范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近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荧荧之光,聚爱成行”索迹实践队前往永春县蓬壶镇壶南小学,携手蓬壶镇团委共建“红色引领,科技启航”暑期支教夏令营,并于当地开展普通话推广及数字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播撒红色火种,培育希望之穗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从南湖红船的星火初燃到新中国成立的礼炮轰鸣,实践队员们以生动而深刻的讲述,将一个个红色故事烙印在孩子们心中。利用由吴伊萍老师指导、2020级计算机专业苏惠婉同学研发的AR红军长征软件,通过扫描“红星照耀中国”地图上的关键地标,实践队带领学生们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了解红军革命历史,同时,创新引入红军长征泥塑创作、习近平经典语录诵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宣讲等教学形式,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思维。
高举创新火炬,点燃科技之光
  为推动科教融合,实践队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以VR、AR、AI技术的介绍引入,结合由吴伊萍老师指导、2021级计算机专业余昕怡、陈巧丽、陈森俊、黄宇丰同学研发的AR虚拟簪花、AR真武庙导览软件,带领学生云体验闽南地区特有的传统簪花艺术之美,身临其境般参观真武庙的古迹遗址,将文化遗产以全新方式呈现,让学生们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此外,实践队将孩子们亲手创作的红军长征泥塑作品转化为3D模型进行展示,永久保留下他们智慧与想象力的结晶。
文化甘霖浸润,教育烛光照耀
  感受诗词的魅力,体验数学的逻辑之美,探寻生命的多样性,揭秘自然的奥秘……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课程助力乡村学子综合素质提升。蜡烛燃烧吸水、矿泉水瓶倒吸乒乓球等物理小实验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大气压的奥秘;剪、刻、折等中国剪纸实践创作更向孩子们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美感。此外,非遗传承人颜家班带来技艺精湛的木偶戏表演,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并惊叹于木偶戏神奇魅力的同时,也被其深厚文化底蕴所感染。
推普助力振兴,文明加速发展
  语言育人,文明共筑。在普通话系列课程中,实践队帮助孩子们纠正普通话的错误发音并巩固练习,鼓励在生活中积极运用,同时创新性地引入普通话手势舞,录制推普宣传视频,寓教于乐。
  深入乡村,倾听民声。实践队深入蓬壶镇壶南村、仙岭村一带开展普通话推广调研工作,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队提出了营造语言环境、开展专项培训、优化教育资源、引入科技力量等多项建议,助力普通话在乡村地区的普及。推广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手把手、一字一句字正腔圆地教导村里的老人们用普通话表达生活日常,获得村民们的点赞。
文化之魂引领,数字之力赋能
  围绕“数字文化振乡村”这一主题,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蓬壶镇仙岭村开展数字文化开发与传播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农村科技创新,拓展山区小康之路”,踏入这个传奇村落,映入眼帘的便是199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为仙岭村的亲笔题词,实践队通过对题词景观石进行数字化记录及重构3D模型,将这份崇高敬意定格永远。
  在沈家大院等历史文化遗址,实践队运用摄影测量和3D建模技术,对石狮、石碑等文物进行精细的数字化采集与重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此外,实践队还深入了解了仙岭村在题词精神引领下的创新实践,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深刻体会到乡村文化振兴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广阔前景,以及农村科技创新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每一次深入乡村的实践都是对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深刻体悟。索迹实践队以红色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以科技为动力,赋能乡村教育;以文化为载体,提升育人成效;以实践为导向,体悟伟大变革,在实践中探索,在磨砺中成长,未来将继续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