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课堂,打造“有味道”的思政课
近日,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携手“味有‘岸芗’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团队开展了一堂以“寻文脉之源,品非遗之韵”为主题的课程实践活动。通过听、看、品、鉴等沉浸式体验,让青年学生在品真理之味、文化之味、古早之味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两岸一家亲、漳台亲上亲,自觉赓续中华文脉,厚植文化自信。
在“听”中学,尝真理之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陈源充博士讲授了题为《文化的力量》的思政课,他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闽南文化不仅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财富,而且在加深两岸人民情感联系、唤起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学们在一堂具有理论高度、实践厚度的思政课上深入学习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时代价值,感受到了文化所承载的影响和意义,以及传递出的力量和魅力。
在“看”中悟,尝文化之味
芗剧,也可以称为歌仔戏,在2005年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近400种戏曲剧种中唯一同根共生、花开两岸的地方戏曲,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见证。
在活动现场,闽南师范大学台湾教师、文学院副教授李姿莹,漳州市戏剧研究所所长蔡宇飞为同学们讲述了台湾歌仔戏、芗剧的发展历史,带领同学们了解地方戏曲艺术的演变史和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李姿莹老师与闽南师范大学戏曲协会会长连思颖同学通过现场表演,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芗剧独特的身段韵律、细腻的表演手法以及优美的唱腔唱段,点燃了在座同学对芗剧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课堂实践活动还围绕芗剧等非遗元素设置了知识竞答环节,在互动中加深青年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
在“品”中鉴,尝古早之味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团队“味有‘岸芗’来”通过VCR分享了他们利用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芗剧(歌仔戏)”和“北岸篮”元素,对台湾凤梨酥、漳州豆脯饼等闽台古早美食进行特色包装推广的创新创业经历。生物师范、食品营养专业的同学们在闽台古早美食品鉴环节中,发挥专业优势,与大创团队进行专业交流、碰撞思想,共同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本次课堂实践活动,把优秀闽南文化中的思政素材融入教育教学中,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具有闽南师范大学鲜明特色的思政课程品牌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大思政课”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以“思政课程+闽南文化+创新创业”为抓手的课程建设改革的重要探索。
(文:林海燕、马怡,图:朱宝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