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重庆公务员面试备考策略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华图教育  2011-06-07    

 每位怀揣梦想的考生都希望能最终走上“公职”之路,尤其是面试资格得来不易,广大考生应该尽快着手准备面试,以争取上佳表现。

  点击查看:各地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汇总

  点击查看:2011年4.24公务员联考面试备考专题

  点击查看:2011公务员面试图书连载汇总

  面试是成为一名公务员的必经环节,要在面试过程中胜出,就要对它“考什么”、“怎么考”心中有数,就必须要了解近几年该地该岗位招考面试的特点,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备考,提高备考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只有这样,广大考生才能在面试的准备环节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综合来看,重庆市公务员面试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重庆市公务员面试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形式,但也有少数机关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其他面试形式。这就意味着广大考生不仅要精通结构化面试的相关技巧,还要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其他面试形式有所了解,做到全面备考,有备无患。

  第二,重庆市结构化面试题涵盖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应急应变、综合分析五大基本类型。和其他省市相比,重庆市结构化考题的难度适中,但考生务必注意,其综合分析题经常出现对本地热点事件的考查,这就需要考生对近期社会热点问题多加关注,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对策等,为答题做好内容准备。

  第三,重庆市公务员面试的时间限制有差异化和特殊性。有些考场规定整个面试的时间限制,如面试时间一共为15分钟回答4道题,每道题的答题时间不做限制;而有些考场规定每道试题的回答时间,如第一题3分钟、第二题4分钟等。同时,2010年还在个别职位面试中出现过特殊的两考场情况。如:考场分A和B两个考区,考生先进A区答一题,限时3分钟,总分60分;再进B区答一题,限时2分钟,总分40分。因而,对于面试时间的合理分配与把控,须引起考生的重视。同时要求考生对各种考试形式上的变化做好心理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第四,无论何种形式的面试,其试题考查点均与现实工作紧密相联,侧重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急应变的能力。例如“一位城管人员面对无证乱摆摊情形感到左右为难,因为违规者振振有词称:我们是弱势群体,处理我们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事实上,违规者扰乱了市场秩序,带来了安全隐患。面对此情形,你如何看待和处理?”类似这种题需要考生将自己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中,切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五,重庆市公务员面试从2007年始推崇“阳光面试”,在考场内预留旁听席,邀请市民监督面试过程;并且大多数考官都为临场调配。而2011年“阳光面试”又有新举措,将探索建立社会考官评分制。即在“阳光面试”考场选取部分旁听人员担任面试考官,根据考生表现情况进行评分,所评分占总分的一定权重。这样的措施进一步确保了面试的公正透明性。

  针对以上特点,建议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面试备考工作:

  第一,熟悉结构化面试的基本内容、基本流程和答题思路,并通过高效的模拟演练,培养主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克服考生在面试考场上的胆怯心理,由表及里改善临场表现。

  第二,以答题思路为构架练习答题,把握答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考生学会答题之后,再通过拓展练习,拓宽答题思路,提升答题水平;并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把握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有针对性地答出“个性化”答案,成功实现“去模版化”。

  第三,考生在面试准备中必须充分了解公务员的定位,全面掌握公务员面试礼仪规范性、系统性和严肃性的基本要求,按公务员的形象气质要求全面包装自己,从发型、穿着、妆容、语言、行为等各个方面都要符合政府整体形象的要求,在面试中展现出公务员应有的精神风貌及素质要求,神形兼俱,形于外而神于内,成功向考官出示“第一张名片”,并对以后的答题环节产生良性“光环反应”。

  第四,考生在考前要注意端正心态,用积极的心态来消除急躁、慌乱、自卑等各种负面情绪,不卑不亢、不妄自菲薄,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精神饱满地前去参加面试,在面试考场做到淡定、从容,自然地向考官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第五,考生要注意及时关注新华网、人民网、半月谈中的时事热点,尤其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当地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开阔视野,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广度,挖掘理解问题的深度,提升回答问题的高度。

  希望以上内容对参加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衷心祝愿广大考生顺利通过面试,实现自己的梦想!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