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在云端召开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围绕新文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模式构建、实践经验、典型案例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新文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高校间跨学科交流协同新机制。3000余人次在线观看会议直播。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时见教授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的线上参会表示感谢。陈校长回顾了学校2010年来开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历程,总结了“精英化、综合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学院制、小班制、导师制、淘汰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结合近年来学校实施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陈校长进一步阐述了学校在模式改革、机制创新、机构改革和资源重组等方面的进展,系统介绍了学校下阶段推进新文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动规划。
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时见教授致辞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周文全致辞,介绍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寄语研讨会助力西南大学教育学科进一步形成办学特色。西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吴能表教授解读了新文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与内涵,介绍学校注重需求引导、学科交叉及学生个性化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希望通过研讨会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周文全,西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吴能表教授主题致辞
研讨会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新文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西南大学崔延强教授剖析了新文科建设的“新”与“难”,并以哲学教育为例畅谈了拔尖人才培养路径。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解读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率性教育”理念,以及该校培养儿童创造性的经验。清华大学李曼丽教授基于清华“钱班”的经验,剖析了新文科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概括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趋势,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北京大学卢晓东教授以“重混”为主题,分析了新文科专业建设的三个方向。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结合教育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介绍了教育学新文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行动。教育学部副部长彭泽平教授主持了该部分研讨会。
第二部分围绕新文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进行。广西大学史云贵教授报告了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分享了广西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新文科建设做法。华南师范大学詹泽慧教授围绕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面向中小学生的C-STEAM教育、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三个主题,分析了技术赋能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模式与途径。西南大学吴江教授以乡村振兴为时代背景,分享了乡镇党政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经验。西南大学张春泉教授报告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实践与成效,西南大学李晶副教授报告了历史学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构想、做法与成效。教育学部副部长罗生全教授主持了该部分研讨会。
第三部分聚焦教育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题。华东师范大学程亮教授从“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三方面,分析了中国教育学构建中面临的任务和路径。陕西师范大学龙宝新教授以“培养目标的中国化、培养体系的现代化、培养平台的国际化”为主题,报告了该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辽宁师范大学杜岩岩教授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育学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为主题,解读了智能化、跨学科、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华中师范大学程红艳教授分享了该校对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界定和培养路径。西南大学王正青教授、田晓伟教授、吴叶林副教授、张铭凯副教授、林克松副教授、易全勇副教授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全球胜任力培养等方面介绍了西南大学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做法。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正青教授主持了该部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新文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既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又紧扣教育改革难点,既有理论层面的模式探讨,又有实践层面的经验总结,既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践行动,又关注高等教育阶段的发展动向。线上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大会专家的报告主题前沿、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对推动新文科建设落地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