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科技学院新突破!每项30万!
2024-03-13 17:33:00
广东科技学院
  近日
  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
  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
  公布项目立项名单
  我校首次获得地区培育项目
  成功获批立项2项
  每项资助经费30万
  两项合计60万元
  立项数和资助金额
  均位列全省同类高校第一
  祝贺!
  日前,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粤穗、粤深、粤佛、粤莞、粤惠)项目立项通知,我校管理学院蒋珩老师、机电工程学院王春宝老师申报的2个项目成功获批立项,每项资助经费30万元,合计60万元。
  
  据统计,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资助项目1503项(青年基金项目1201项、地区培育项目193项、重点项目100项、粤港澳研究团队项目9项)。此次项目获批立项,是我校首次获得地区培育项目,并在全省同类高校名列第一(立项数和资助金额),也是我校在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项目上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与联合资助地市科技管理部门共同设立,其设立旨在发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全社会多渠道投入基础研究,推动开放合作、集聚创新资源、培养人才团队,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广东原始创新能力。
  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以来,学校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工作,积极响应广东省科技政策导向,聚焦于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多措并举构建科研发展新格局:一是科学研究围绕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和方向等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把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与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凝练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二是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人才的作用,建设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社会科学与研究基地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通过“头雁头马”工程引进高端人才,完善科研管理办法等举措引导和激励高层次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三是学校不断促进产教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专利技术转让、专利许可、委托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全覆盖。此外,学校积极响应政府派遣科技特派员政策,先后派出80多名科技特派员服务了23家企业,在解决技术问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贡献。
  项目简介
  01《粤莞联合基金促进区域源头创新的作用研究》
  
  申请人简介
  蒋珩,1964年4月出生,民进会员,教授,管理学博士,西密歇根大学(美国)访问学者。现为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库专家,湖北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湖北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软科学类)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复杂科学管理分会理事,IC4E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科技东莞”专家库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湖北省省级项目多项。公开出版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项目介绍
  本项目围绕东莞基层镇街(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粤莞联合基金实施成效评价等需求,开展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方法等创新探索研究。项目基于因果规则构建模型,定量分析粤莞联合基金促进源头创新跃迁的临界点,总结粤莞联合基金对区域源头创新的促进作用,为政府部门根据创新态势制定相机搭配(各类政策搭配使用)的组合扶持政策提出建议。
  02《脑机耦合双向促通智能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申请人简介
  王春宝,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导。早稻田大学理工学术院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医工结合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开发。2014年获早稻田大学仿生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中山大学博士后出站。目前已发表论文78篇,其中SCI/EI检索69篇; 获得授权专利67件,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32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目前已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市级课题6项;参与省级以上课题5项,横向课题5项。
  项目介绍
  人工智能发展为康复治疗提供了创新手段,闭环的神经刺激是神经重塑的重要途径,现有康复机器人的功能刺激为多以自下而上;rTMS自上而下对神经重塑具有明显的作用;本项目在前期健患侧耦合康复机器人研究基础上,融合rTMS构建“脑机耦合双向促通” 训练模式,形成创新的康复途径与方法;同时,探索最优化的训练方案,结合DTI成像技术,揭示“脑机耦合双向促通”对神经重塑作用机理,为精准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形成康复机器人研究新思路。
  此次项目获批对我校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为我校科研工作发展注入新动力,全面提升科研竞争力,也为我校学科建设与硕士点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彰显了我校的科研实力,增强了服务区域科技发展的信心。
接下来,我校将不断激发研究人员科研积极性,持续优化学术环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凝聚研究力量,同时结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中国教育在线编辑:刘洁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