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逢盛世,强国当有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贝贝、张衡等教师,带领“强国复兴有我”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前往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广东省博物馆、黄埔古港旧址以及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系列实践活动。
探寻“海丝”文脉,赓续文明之光。宣讲团师生一行首站来到广东省博物馆,参观“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全面深入地了解岭南大地从“海丝”之路的开辟通达、贸易往来的历史变迁。在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宣讲团成员参观了“哥德堡号”船只模型、进一步了解“海丝”路上广州十三行的贸易历程和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互鉴千年 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以时间为经、版本为纬,呈现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互鉴史,彰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的历史底蕴和宏伟前景。在黄埔古港旧址,宣讲团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深刻体悟“海丝”文化多样性,尤其对新时代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下岭南地区的向海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青春宣讲润青心,思想领航铸青魂。调研学习之后,宣讲团成员胡雅乔同学围绕“海丝路从何来、海丝当代何为、海丝路至何⽅”三个层面进行了现场宣讲。她表示,“海丝”流转、跨越千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因此,在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应进一步推动“海丝”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国家的传播与交流,不断弘扬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品格,在厚植记忆、密切情感中坚守文化身份意识,讲好中国故事、展现良好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调查研究促实践,强国有我勇担当。随后,宣讲团成员面向馆内外游客、本地居民及青年大学生等不同群体,针对岭南“海丝”文化保护现状、非遗文化发展路径、“海丝”文化活化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访谈。有游客表示,“海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应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可从进一步提高对“海丝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认识,推动传承与传播,当代青年大学生更要勇担文化使命,积极探索开展“海丝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模式,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不断增强“海丝”文化的生命力。
近年来,广东药科大学紧紧围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题,不断健全三全育人格局,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积极探索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依托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思政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强国复兴有我”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围绕系列专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致力于用青言青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砥砺前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刘昕、彭湘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