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八中研学之旅:探秘喀斯特地貌与壮乡风情
2024年10月19日,南宁八中“相思·科创”研学社师生赴武鸣,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探秘喀斯特地貌,赏味壮乡风情韵”研学活动。
第一站:参观大观园,品味壮乡情
学生们通过参观壮族生产、生活特色农具和干栏式建筑,深入体会壮族民族风情,增强民族自信与国家认同感,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第二站:走进伊岭岩、探秘喀斯特
伊岭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亦是广西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基地导师给同学们上了一节溶洞探秘导学课,向同学们介绍了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类型及特征,学生现场做化学溶蚀实验,实验内容:稀盐酸滴入石灰岩表面,观察石灰岩表面的变化,从科学角度去理解溶蚀地貌的成因。我们还邀请到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质地貌学专家曾令锋教授全程指导,同学们抓住契机,仔细观察,向曾教授提出疑惑:1.溶洞很高,为什么其洞顶不会下塌?2.为什么钟乳石的底部新结晶的沉积物只附着在四周,中心却是空心的?3.钟乳石大部分形态上宽下窄,但石柱大部分呈粗细间歇状态,是什么原因?……在思维碰撞中充分展现南宁八中莘莘学子的科学探索精神。
第三站:制作糯甜酒,解密洞藏酒
同学们一起体验制作糯米甜酒,了解壮乡人们利用溶洞藏酒——原理是溶洞能提供的恒温恒湿自然储酒环境。本环节让同学们了解到喀斯特溶洞不仅是非凡的旅游资源,更是壮乡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此次研学之旅让学生们深入体验了壮乡的多彩文化,真切感受到了壮乡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壮乡传统文化的热爱,还激发了他们参与文化传承的积极性。探秘了伊岭岩地下溶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瑰丽多姿和鬼斧神工。这一经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点、形成原因、地理环境以及价值意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他们学以致用,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本课程始终秉持学科融合的理念,开展了多学科融合的研学活动。这不仅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还锻炼了他们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家国民族情怀等政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和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