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惊蛰即,春光日渐浓。3月9日,一辆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经过7个多小时的“爬行”,终于到了目的地。司机师傅笑着说,“这一年来,我跑了十多趟了!要是换个稍微大点的车啊,这路,就过不来了!”这里,是从江县刚边乡三联村、加么村和秀塘乡打郎村,三个村地处月亮山和黔桂交界处九万大山腹地,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贵州最突出的深度贫困村之一,是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汤健,校领导郭万才、龚辉、吴丹一行一下车就直奔加么村的刺梨基地和水苔基地。一路崎岖山路走来,山坡上整理出的梯田里,一株株刺梨苗绿意葱葱,生机盎然。校领导不停地向驻村第一书记张硕询问着刺梨的生长情况,当听到张硕介绍说三联村已经发展了100亩刺梨,覆盖40户贫困户时,汤健校长欣慰地微笑,嘱咐张硕要认真管理,早出成效。
校领导们针对现场考察中发现的刺梨生长问题展开了讨论,认真研判,叮嘱张硕注意刺梨生长阶段的除草、施肥等环节,要求继续在刺梨产业发展模式、产销对接、发展规模等问题上持续发力,真正让刺梨成为老乡们致富的“金果子”。
结束加么村刺梨基地考察,校领导一行马不停蹄赶往三联村水苔基地。因对水质和海拔等客观因素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水苔基地“藏身于”巍峨的月亮群山中。校领导步行近一个小时,赶到三联村水苔基地。
三百河畔,岩壁千仞。山脚下,远远就看见学校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6万发展的90余亩水苔梯田。清澈的“三道溪”旁,顺着山势修建的梯田里,绿油油的水苔长势喜人,随着水流,在水底轻轻招摇。校领导走近水苔,饶有兴致地仔细查看水苔的长势,畅谈水苔的用途和销售前景。当得知小水苔有着大“钱途”,汤健校长指出要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坚持短期见效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做大做强水苔产业。
3月10日,校领导一行从三联村出发,驱车前往秀塘乡打郎村。三联村到打郎村,这一段只有四十多公里的山路,却需要90分钟左右的车程。山路崎岖路难行,正如脱贫攻坚的艰难险阻。通往打郎村刺梨基地的路上,校领导认真听取了驻村书记周显龙的汇报。打郎村目前已经发展了刺梨种植300余亩,覆盖贫困户63户;投入扶贫资金20万元入股食用菌种植,覆盖贫困户20户。此外,还陆续发展了林下养鸡、小黄牛养殖和煨酒酿造等项目。
在刺梨基地,校领导针对刺梨目前的生长情况、植株管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和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
现场考察结束,校领导一行听取了三个村驻村书记的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三个村产业发展和规划,要求疫情工作不放松,脱贫工作要抓好。夜深了,三联村村委会小会议室里的灯光依旧通明,那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希望之光。战“疫”胜利希望的曙光就在前方,脱贫攻坚崭新的春天也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