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由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汤仕普主讲的“经典精讲”之“从文化、认知到词汇:‘点铁成金’的生成与演化”在博学楼117教室知行讲堂开讲。
汤仕普围绕“点铁成金”一词的生成、语境变迁、语义演变和演化等方面进行讲述。他认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源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据史料记载和相关研究表明,在秦汉时期,汞、金、银等金属的冶炼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发达的冶金术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是“点铁成金”生成的现实依据。在汉译佛经中,“炼铁成金”常常成为隐喻抽象概念的喻体,就如“炼石成金”被用来形容佛教徒修行到很高境界以后所具有的无所不能、实现物物转换的神通力。
汤仕普表示,如果从词源学角度追溯“点石(铁)成金”的原始意义,人们更愿意承认它产生于“伟大的佛经翻译工程”,而其灵感同样来源于人类发达的金属冶炼经验。汤仕普指出人们比起“点铁成金”更加熟悉“点石成金”一词,他通过对比二者在中国基本古籍库、CBETA、CNKI中的使用频率告诉大家古代汉语更倾向于使用“点铁成金”,常见其出现在文论语境当中;而现代汉语更倾于使用“点石成金”,而这个词则易出现在宗教神话之中。他说,各自不同的语意范围使这两个成语作为互补的变体共存的词汇形式存在。
汤仕普说,社会发展影响之下形成的新语境,使人们倾向于将词汇的构成要素按照与现实相关的意义进行创造性应用。他通过知网中的文章来向在场师生介绍,人们将“点石成金”一词运用到与经济相关的内容当中,并促使其不断演化的例子来解释人们对词语“望文生义”所造成的演变影响。
汤仕普介绍,分化就是从一个成语演变成另一个成语,像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有一定联系但二者是独立的个体。词汇演变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现,“点铁成金”的复杂演化,是人们以“实现物物转换之神通力”为中心,从“神通力”实现或关联的主体、方法、效果等角度认知“金属冶炼”事件并进行抽象隐喻的结果。
六盘水师范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讲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