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研究”开题会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
2024-06-29 14:14:00
贵州师范大学

  6月26日,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研究”开题会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语信司、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外事办公室、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余名领导和专家参会。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路言莉致欢迎词,向参会领导、专家学者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东盟语言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开题会由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主持。

  贵州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王慧在致辞中指出,该项目是贵州省获批的第一个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她代表贵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肖远平教授及其团队表示热烈祝贺。课题研究在加深我省对东盟国家语言文化生活的全面了解,促进我省在更深层面与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服务我省举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项目团队聚焦研究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标志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语言学习、文化遗产保护、语言政策等领域人才的联合培养,为构建国家对外话语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

  贵州省外事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岑鹏在致辞中表示,省外事办将在与贵州师范大学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基础上,在国际交流、人才培养、课题调研、翻译力量等方面给本项目研究大力支持,积极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开题论证环节,项目首席专家、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肖远平教授从“为什么”做这个选题、项目准备“怎么做”、如何把项目“做好”、项目的预期研究成果和社会影响等四个方面作开题汇报,子课题负责人代表刘瑾教授和吴伟军教授分别就所负责的子课题研究思路及进展作补充汇报。

  评议专家组组长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刘利教授,专家组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天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黄旭东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龚德全教授进行开题评议。

  专家们一致认为,项目组对该项目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理解准确。项目任务目标明确、总体框架合理、成果预期丰富、跨学科研究优势明显,项目团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前期基础扎实,准备工作充分,具备完成该项目研究任务的能力和条件。

  会议强调,语言文化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中国—东盟关系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只有打下语言文化互联互通的牢固根基,中国-东盟各领域务实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一带一路”建设才能扎实高效推进。因此,开展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相关理论、实践和政策研究,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稳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项目组要深刻把握项目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产出高质量成果。一是要根据专家意见,找准项目定位,确定研究范围,明晰成果形式,做好成果转化。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课题核心问题,统筹协调跨学科合作,建好东盟国家语言文化资源库,努力解决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的关键问题。三是立足“十四五”,瞄准2035年远景目标,产出关键战略性成果,助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