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乡村推广普通话,共筑强国语言基石——六盘水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推普社会实践
普通话作为国家的通用语言,是连接民族情感、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纽带。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六盘水师范学院聚焦时代发展需要,将普通话推广工作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深度实践,积极助力普通话的传播与应用,为乡村地区的语言教育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精准定位,深度融合:普通话推广与乡村需求无缝对接
六盘水师范学院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设立实践专项和实践经费,选拔具有良好语言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优秀学生,每年组建5—8支实践团队前往乡村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
实践队员开展普通话辅导
六盘水师范学院注重搭建实践平台,精准对接贵州省内普通话普及率相对较低的乡村地区,构建起一张覆盖广泛、联系紧密、深入基层的普通话推广网络。目前,学校已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30余个,并与六盘水及周边地区170余个社区团支部建立结对关系,确保普通话推广工作能够常态化、持续化进行,鼓励实践团队在乡村开展深度实践,不断优化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效果。
创新举措,注重实效:打造特色普通话推广模式
实践团队开展普通话交流主题活动
在推普实践中,学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推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实践团队深入乡村一线,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现状和需求,因地制宜地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推普活动。例如,“非遗不遗”团队走进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将推广普通话和当地地戏文化相结合,主动对接地戏传承人,打造“推普+文化传承”模式,运用普通话介绍地戏的服饰道具,并用绘画、超轻粘土、纸浆等开展创作,在推普的同时,让乡村孩子们了解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筑梦乡村服务团”“苗韵普扬队”等实践团队则巧妙地将普通话学习与少数民族历史故事、风俗习惯、传统艺术等相结合,注重“普通话+民族语言”的对比教学,通过讲述、展示、体验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互融互促。此外,“寻梦向阳小队”“四海同音·语我同行”“普语润乡”等团队注重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举办普通话知识讲座、经典诵读、绕口令挑战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趣味活动。
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普通话学习环境
社会实践队员开展普通话教学
为了进一步扩大普通话的普及率和覆盖面,六盘水师范学院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各实践团队与中小学校、政府、社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践团队利用暑期走进乡村中小学,认真研究普通话的发音规律、语法特点以及教学技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精心准备普通话教材、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在校内设置读书角和图书角等学习空间,对接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捐赠普通话学习资源。
实践团队主动与村委会、社区协同,通过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宣传栏等平台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同时将推广普通话的实践融入防溺水巡河、社区社工扶助、非遗文化宣传、游客引导等乡村工作中。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邀请专业人士开展普通话培训,化身推普员走进街头巷尾与居民互动交流,发放宣传手册、学习字帖等,将普通话推广到老人、学生、孩童等不同群体。随着“推普”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实践团队还协助多地政府将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倡导在医院、学校、商场、机关单位等重要场所按规定使用普通话,创造更多普通话应用场景和学习环境。
成果丰硕,持续深耕:书写普通话推广新篇章
实践团队到社区开展推普实践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六盘水师范学院各实践团队不断完善推普内容和方式,从基础普及到深化应用、从个体提升到集体参与,为乡村地区的普通话推广和语言教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近三年,学校共组建了36支推普实践团队,足迹遍布贵州省六盘水市、安顺市、黔东南州、毕节市、遵义市等各地州的乡村地区,“推普”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各级各类宣传报道累计达200余篇。“六师-中国科大‘化材栋梁’实践团”获评2023年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全国优秀实践团队,4个推普实践团队荣获省级优秀实践团队,学校在2021年2023年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单位。
实践团队到乡村小学开展普通话教学
展望未来,六盘水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承“服务乡村、振兴教育”的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推动普通话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