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4月11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德润楼105报告厅举行,本次比赛的评委由院领导班子成员、各系部主任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本次比赛采取现场说课的方式,共有15名老师参赛,授课内容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章节。赛前,各位参赛教师依据比赛方案均做了精心准备,比赛过程中,把各自的教学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老师们政治立场坚定,讲课条理清晰、课件新颖细致、方法各具特色,在短短10分钟时间内,充分展示了他们对课题的深刻理解,得到了在场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陆勤慈老师获得一等奖,谢楠、彭洁两位老师获得二等奖,王俊菲、肖敏、李长艺洋三位老师获得三等奖。
比赛结束后,党委副书记、院长金焱对本次比赛进行了点评。他强调,此次大赛主题鲜明、意义重大,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举措,他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以及一年来思政教学工作部开展思政教师遴选、到实践基地学习和集体备课所取得的成果。金焱院长还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是技术层面:说课要素要齐全,介绍专题背景要结合人培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当前事实;学情分析要针对具体专业和班级的学生,要结合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出分析;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宜过大,不要对一门课程进行定位,而是对所讲授的这部分内容的定位;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态、仪表、语言、手势等,说课时要注重与听众的互动交流;在教师的特色方面,每一个思政老师都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应千篇一律,要充分将所讲的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二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良好的关注度,课程设计不仅是就课堂谈课堂,而是应该将课前、课中、课后都结合起来,要将课堂实践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党团建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的开设进行补充;三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与魅力的重要性,比赛中部分教师所呈现的生动、有趣、幽默性还不够,个人风格不够明显,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再突出个人魅力的展现。
最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熊星对本次比赛作总结讲话并提出了希望。熊书记指出,本次比赛充分展现了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思政课老师们的整体素质,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历史素养和知识素养,这既是思政课老师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集中学习交流和检阅检验,同时也较好地展示了老师们风采、风貌和精气神。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奠基性工程,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灵魂工程,作为传道授业和办学治校的强基课程,要让思政课立起来、燃起来、活起来,关键取决于教师。一是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思政课所有的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命运是与党的命运、中国人民命运和中华民族命运紧紧联在一起,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系列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二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思政课,将“四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总书记视察我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在思政课的教学之中,着力拓展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达到增信、明理、崇德和力行的目的。三是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形成师生共同的话语体系,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与专业课教师切磋教法和上课的技巧,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让思政课的老师们真正理解工科学生的特点,真正理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而专业课教师学到的是从大量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上升到哲学高度,找到“船和桥”,找到方法论去指导学生。同时,找准其他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与思政课的共同点、对应点,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四是要树立系统和整体的观念,要有历史的时空观。书本中涉及到的概念、范畴一定要讲清楚。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曾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故我们老师要从概念、范畴入手,不畏艰难险阻,沉下心来,真正弄通弄懂,用历史的比照和纵横坐标的方法,才能给学生讲清讲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熊书记期望全体思政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打造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和金课,并带动打造一批院级、省级“课程思政”的建设,形成育人合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