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过,面对起点较低,底子较薄、教学场域不足等难题,高职院校马院如何实现质的飞跃?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给出了生动的答案。
5年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思政课作为“第一课程”,把办好思政课作为首要职责,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集结名师:搭建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
学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打造“有深度”的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中“省级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省级思政教育优秀工作者”1人,河北省师德标兵1人,邯郸市最美思政教师2人。参与省市级各项教学竞赛,获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0余项,三等奖若干项,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30余项。2024年获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思政组一等奖,实现重大突破。
数智赋能: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案例库
学院整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党史图文影像资源等数据资源,融合邯郸文化,借助数智手段,自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知识图谱等智慧化资源,构建“四库两馆多基地”立体资源,打造富有用户黏性的思政课网络备课学习“中央厨房”。同时,以邯郸文化为育人载体,整合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创新育人方式,以生动的实践诠释理论,打破“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壁垒,构建“大思政课”,切实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打造“有广度”的社会大课堂。
寓教于乐:打造喜闻乐见、融合创新的浸润式课堂
学院研判数智时代思政课的新特点、新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思政课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实施“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流程,即课前自主学习,寻找红色人物;课中体验学习,演好红色故事,课后实践学习,传播红色精神,实现思政课各学段、各专题的有效衔接。同时,灵活应用VR体验、AI交互、红色情景剧本沙盘体验等“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实现技术赋能,打造“有温度”的浸润真课堂。
科学评价:形成动态检测、注重实效的评价机制
为突破思政课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的困境,学院结合数字化技术,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学情状况以及思想动向,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借助知识图谱等信息化手段生成“个人画像”,打造“有精度”的交互智课堂。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运用、教学资源的精准化选择、教学情境的真实化创设、教学评价的智能化实施,实现了多维课堂巧妙交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近年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2023年9月百余名学生参加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表演,2022年1月27名学生参加冬奥会志愿服务,多名学生获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择业新风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