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程学院:突出实践导向 强化多维聚焦 抓实主题教育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成果要靠实践检验。主题教育启动以来,黑龙江工程学院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服务龙江振兴发展”为实践导向,推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向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聚焦,向办学治校实践聚焦,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成强大的思想武器,以应用型高校办学实践新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一是理论学习聚焦,指导办学实践。学校党委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贯通六级理论学习体系,推动学、讲、研、用“四融合”,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举办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传达学习2次,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2次,举办干部读书班1期,制发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安排一期,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抓住“四个学习重点”,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文章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大战略部署和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共计24篇,学会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推动应用型高校办学实践提供科学指引。校领导带头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为基层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坚持理论与实践“两必讲”,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收获体会,聚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等具体实践讲思路举措,精准把握应用型高校办学的根本遵循。举行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线上党课,深入社区宣讲,召开五四表彰大会,用丰富生动的实践研学活动形式,引领带动全校上下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是调查研究聚智,把握时代大势。学校党委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紧扣“察实情、谋良策、破难题、促振兴”主题主线,聚焦全省大调研12个方面重点内容,结合应用型高校办学实际,围绕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应用型高校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全方位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着力解决事关学校高质量发展、事关应用型高校办学攻坚克难、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校级班子成员集中攻关9个方面调研课题,二级班子及成员集中攻克90个调研课题。坚持“走流程”与“外出学”相结合,选派干部参加第二届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等,赴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和发达地区调研、走访校友企业,汲取经验、增长见识,为推动学校应用型高校办学实践、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赢得主动、赢得先机。
三是推动发展聚力,攻坚瓶颈难题。学校党委扎实落实校领导班子联系师生、联系基层制度,深入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聚焦中心工作查问题,聚焦问题清单再破题,聚焦民生项目办实事,将查摆出的12个方面问题,对焦成6个攻坚重点、13个急难愁盼民生问题。一体推进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十四五”规划任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与攻坚破难,统筹衔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集中攻坚破难行动与主题教育破难题、促振兴,集中力量全力攻坚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创业、人事制度改革、发展条件保障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持续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应用型高校办学新成果新变化回应师生关切和期盼。
四是检视整改聚能,突出实践导向。学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对标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6个方面突出问题,制发征求意见表,借助书记校长信箱、信访平台,利用信访接待日等途径和载体,有针对地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廉政建设、师德师风等领域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向各单位各部门、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征求意见建议。建立领导班子问题整改清单,聚焦近30项整改问题。
从理论学习到专题党课,从调研课题到问题清单,从攻坚难题到民生项目,从党性分析到问题整改,学校党委始终聚焦教书育人主责主业,贯通整个主题教育与应用型高校办学实践,压实责任链条,强化担当作为,用管用的实招、创新的硬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破题”,推动应用型高校办学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制发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统筹规划新时代大学生体育、美育、劳育工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深化。学生崭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无人机测绘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全省师德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奖、全省第二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本科生赛道)一等奖获得者。《华夏文脉——中华巴洛克》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两位党支部书记在第五届黑龙江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获三等奖,是该赛事举办以来学校取得的最好成绩。
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展新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有效衔接。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沟通探索合作模式,加快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主动对接龙江“四大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需求,以学校为主体申请成立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黑龙江分会,推动我省开展农业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和课题研究,搭建农业风险管理政、产、学、研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服务我省农业风险管理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在国家数字经济和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大背景下,依托龙江农业大省和学校测绘遥感专业优势,全资注册了黑龙江遥感解译中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我省农业遥感测产为核心,面向全国开展遥感解译工作,为我省数字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技术和平台支撑,进一步形成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产业集群效应,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工作呈现新气象。全面推进“一四三五”就业工作体系建设,从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包保责任制、强化顶层设计、分类精准指导、做好就业服务、困难群体帮扶、推进留省就业、加大就业核查力度等多点发力。出台《校领导联系校友工作制度》,按照34个省级行政区划分,实行校领导班子成员区域分工制,构筑“招生—培养—就业—校友”人才培养闭环模式,积极依靠校友力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学校主要领导赴省交投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访企拓岗,举办毕业生春季大型双选会、哈尔滨“丁香人才周”专场宣介招聘、“市委书记进校园”宣讲活动,开展“筑梦想 担使命”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服务平台作用,举办各类线下招聘活动86场,参会企业540家,提供24198个就业岗位;借助“互联网+就业”网络平台,举办各类线上招聘活动175场,参会企业7724家,提供182970个就业岗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比例为60:1(以上数据截至4月25日)。截至5月6日,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43.57%,留省率11.57%。团干部就业帮扶工作入选全国典型经验高校。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校党委将扎实推进落实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任务,提升主题教育成效。
一是着力在学思想、强党性上下功夫见成效:一是推动理论学习全覆盖。充分运用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传达学、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研讨学、干部读书班专题学、党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定期学、学生课堂学六级理论学习体系,确保党员干部与师生员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二是推动理论学习专题化。确保每月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至少1次,围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服务龙江振兴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三是推动理论学习实效化。利用学校新建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教室,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邀请专家学者开展龙江四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深化“我的家乡黑龙江”省情教育。灵活运用实践研学、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二是着力在察实情、谋良策上下功夫见成效:一是推动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创新。充分运用“四不两直”调研方法,深入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推动发展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落实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二是推动调研工作向基层延伸。组织发动二级学院(部)领导班子围绕基层党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三是推动调研工作向问题聚焦。深挖学院(部)推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举措,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
三是着力在破难题、促振兴上下功夫见成效: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进攻坚破难行动。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和让师生满意的实际成果,推动各项攻坚任务目标落实落靠,提升攻坚质量效率效果。二是坚持六个专班统筹协调,形成攻坚破难合力。六个攻坚难都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题既相关关联,又相对独立,六个专班需进一步统筹协调,合力攻关。三是坚持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建设,贯穿攻坚破难始终。提高攻坚行动落实的能力、标准、水平,充分发挥集中攻坚破难行动的引领作用,以重点突破带动学校整体工作提升、发展提质、治理提效。
工作联系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宣传统战部副部长 周晓杰 13351113890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