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激发高校共青团与地方共青团联合优势,推动高校人才、智力、科技资源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0日,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乡村振兴联合实践团赴依兰县达连河镇新胜村开展以“‘三色赋能’绘美丽新乡村,‘五育并润’谱育人新篇章”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高阳、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莹莹、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滕祥金、地理科学学院学工办主任宋歌、团依兰县委书记刘涛、达连河镇镇长杨士春、达连河镇人大主席李宏铁、达连河镇新胜村党支部书记王永亮、地理科学学院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及乡村振兴联合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活动。
本次实践团具有两大特色亮点,一是秉持聚焦乡村技术紧需,哈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两个学院高位推进,形成专业融合、技术互补的联合实践团;二是立足全员协同、形成合力,实践团覆盖“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专业教授+辅导员+本硕博学生”三个群体,旨在紧紧抓住校村共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学与生态学专业交叉融合的优势特色,找准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发力点,用好精劲和韧劲,实现长效化常态化的人才支援、技术支持、科技助力。
活动现场,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共青团依兰县委员会、达连河镇新胜村分别揭牌共建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仪式上,团县委书记刘涛同志表示,此次活动的开展是校地双方携手同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助推依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校地双方能够加强交流沟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合作交流活动,在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方面加深合作,共创共享、互利共赢。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莹莹表示,这是一次校地资源的整合、校村发展的聚合、振兴理念的融合,更是扎扎实实落实主题教育,以校地双方优势补弱势、以协同互促实现双方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擘划。对于两个学院而言,与依兰县团委达成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是办学历程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实践团同学而言,是人生的难忘经历和认知进一步洗礼升华的生命不可或缺。今后将以此共建为契机,建好、用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这一阵地,协调安排大学生来依兰进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团县委、达连河镇新胜村一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
随后,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乡村振兴联合实践团的学生们在达连河镇新胜村“儿童之家”与20余名儿童进行交流互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实践团以“红绿蓝”三色为底色,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润为主线,分别开展“红色教育进乡村,红色基因代代传;绿色生态进乡村,美丽龙江谱新篇;蓝色科普进乡村,科技赋能创未来”三个项目篇章。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歌曲、绘制红色画卷、生态环保科普课堂、防震减灾气象知识科普课堂、机器人科创普及、发放爱心科技礼包等,围绕着教育关爱、技术支持、科技服务、村屯生态文明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五大部分进行长期常态化共建。
实践团中硕博成员深入田间地头,采集了土壤水样等,将进行国家标准化土壤检测和农村水环境分析,通过当地土壤和水环境的特点为新胜村提供农作物种植、污水处理等可行性方案,助力乡村产业优化和生活示范区建设。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燃青春之火,助乡村振兴。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与依兰县团委、达连河镇新胜村校地合作,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共建合力,实现阵地共享、资源联用、活动共联,为青年学子成长畅通渠道、保驾护航,让青年学生将专业特长和学业本领结合运用到服务人民、服务乡村、服务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在乡村的旷野中绽放哈师大学子的青春光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