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的天空
清光绪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88 年,佳木斯应运而生。百年来,它历经风雨,饱经沧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蜕变成了对俄开放的“华夏东极”。这座素有“东北小延安”美誉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红色基因。在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岁月里,它是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关键阵地,无数英勇无畏的先烈在此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奏响了一曲曲激昂豪迈的英雄乐章。
1.历史性的战略转移
当时,党中央明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及“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将“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视为重要任务。1945年 9月,中共东北委员会和中共中央东北局先后分6 批派遣200 余名干部到佳木斯地区。同时,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等教育、新闻、文艺机构也从延安迁来。正因文化力量和名人汇聚,陈云称佳木斯为“东北的延安”。
2.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
党的干部和人民军队进驻佳木斯后,建立人民政权、地方武装、党组织和人民群体。整顿社会秩序,取缔反动会道门,清除丑恶现象。张闻天提出“一个中心、三项任务”方针,发动群众土改、剿匪、支前、发展生产,建立11 家军粮加工、制药等工厂,为前线提供大量物资。
3.东北革命文化的摇篮
1946年初,陆陆续续有 600多位著名革命文化战士转移到佳木斯及周边地区,如萧军、刘白羽、吴伯箫等文化名人。这时期,革命文艺团体和工作者深入创作,多部著名话剧在当地流传和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东北日报》等刊物在佳木斯创办,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成为党的喉舌。
二、时代的英雄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
十四年抗战,东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杨靖宇、赵尚志、冷云等等,夏云杰也是其中的一位。在艰难困苦中,他从未退缩;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他带头冲锋。日寇更将夏云杰视作心腹之患。在一次筹集给养与装备时,在汤原丁大千屯遭伪治安队袭击,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再三嘱咐身边的战友、妻子和女儿,要团结一致,在党的领导下,把抗日民族解放事业进行到底。壮烈牺牲,时年33岁。
丁喜贵,父亲参加抗联牺牲,19岁时应召入伍。参加了黑山阻击战、天津战役、抗美援朝等。在震撼世界的上甘岭战役中,他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复员后被分配到佳木斯市建筑工程公司做现场材料员工作。他从不居功自傲,事事从严要求自己,甚至把家搬到工地。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工人干部无不为之感动。他在部队是功臣,在地方是模范。他的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
24岁的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31岁的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退役转业后,在湖北省来凤县带领群众找水源、建电站,帮助老百姓改善了生活。60多年深藏功与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有着74年党龄的老战士张富清。
“心中无我,付此一生”,这就是战斗英雄张富清在工作岗位上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人生答卷。
时代塑造人物,事业孕育精神。
2009年,从采访山东莒县的一些老党员们的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心中的那份信念和执著。简单、朴实、纯粹、真挚,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星星之火,每一点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辉。这些一九四几年入党的老党员还没有忘记当初的入党初心,经历了从艰苦岁月到新时代的他们,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动容。
赵文忠:“为了革命。”
王景山:“为了扳倒三座大山。”
李宝全:“为了革命打鬼子。”
赵宗全:“为了解放全中国。”
薛志喜:“入党为人民服务。”
这些采访过的老党员,如今都已经辞世。这些老党员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埋头苦干,在享受成果的时候隐没乡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的入党誓言。
三、传承的使命
传承,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力量。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延续着时代的精神。在佳木斯这片充满红色基因的土地上,传承从未停止。新一代的党员们正接过前辈的旗帜,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佳大人赓续红色血脉,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宗旨发光发热。
“我有重症救护经验,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报名参加赴武汉医疗队。”“急诊科全体请战”“感染科全体请战”……一封封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条条表明坚定态度的信息纷至沓来,在新冠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危难中,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逆行。当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安陆人民医院、安陆普爱医院、汉川人民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沌口方舱医院等地的时候,既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也践行了出征时的铮铮誓言。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这座东北边陲小城传承着红色基因,弘扬着伟大的建党精神,在悠悠的岁月中熠熠生辉。
光荣守望,师者典范。荣守范老师,是我入职以来见到的第一位全国优秀教师,她用四十年的光阴演绎了一名师者的光荣,诠释了一位学者的操守,践行了一个教者的宗旨。她不仅留下了等身的著述和丰硕的成果,更被学生们尊称为“永远的导师”。
三尺讲台报桑梓,从教故土见经纶。徐晓杰老师,这是我们刚刚见证的第二位全国优秀教师,从教31年来,她把爱融入到自己的教育事业中,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相连,给予学生一生成长和奋斗的动力,为钟爱的高等教育事业倾情付出,诠释了德高为师、行为世范的时代内涵。
张鹏,一名体育学院的新入职教师。不顾个人安危施救落水者。张鹏说,不管到啥时候,都要有个党员的样儿。我是一名党员,要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要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
弘扬教育家精神,追寻红色印记,传承延安精神。他们都是党员的楷模,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
传承,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发展。今天,在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烛照下,还有一种孕育于佳木斯这片黑土地上的东北小延安精神在延续。在省委“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坚定的政治信仰下,还有一种扎根于这片黑土地上的“三根育人”精神在生根发芽在延续在发展。
不忘历史,不忘英雄,是对革命精神的尊重和敬仰;
不忘主责,不忘担当,是对心中信仰的履职和践行。
让我们在传承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革命精神为指引,书写属于佳大人更加辉煌的篇章。
二○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