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南理工大学2023年研考组考手记刷屏!一切尘埃落定,感恩默默付出的你们......
2022-12-29 18:05:00
中国教育在线河南站

  近日,一篇题为《为了6634个考生的梦想——2023年研考组考手记》的推文,在河南理工人的朋友圈被“刷屏”了,许多人为之动容泪目了。大家对刚刚经历的“史上最难研考”,记忆犹新,感慨万千;大家纷纷为迎难而上、顺利完成组考任务的教职工们点赞;大家纷纷为排除万难、积极备考、坚持考完每一门科目的同学们,送上美好祝福......

为了6634个考生的梦想

——2023年研考组考手记

  题记——

  今年研考组织异常艰难,现在我的伙伴们都已经累得不想说话了,但是我必须记录下今年的经历,因为整个过程只能用“悲壮”来形容。有很多事因为涉及研考机密或者政治纪律,不能为外人道,但工作中那些钢铁般的人、那些温暖泪目的瞬间,我一定要告诉所有人。

  钢铁的队伍

  随着25号下午第四场研究生考试的结束,很多人都以为2023年研考结束了。实际上,26号上午还有第五场设计类考试,考试时间长达6个小时。因为只有5个考场,监考和考务全部由教务处的同志承担。

  即使全部考试结束,对于我的伙伴们来说,那也只是告一段落。接下来,他们要在一天之内将183箱统考试卷分类整理转运至河南省考试中心,要在元旦前将175箱自命题试卷整理后分别用机要寄送至375个招生单位,而这个工作依靠的是仅剩的、已经“阳过”或者正在“阳康”过程中的几名考务“残兵”……

  今年的研考对全国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11月17日,全国研招考试安全视频会议召开,教育部翁部长说今年研招的总体目标是“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天上下刀子也要保障研考顺利进行”……

  这是党和国家下达的“铁命令”,也是发起冲锋的集结号。收到命令之后,我们的团队迅速响应、积极备战,每一位同志都做到了极致。

  副校长沈记全是整个考试组织工作的总负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在“中招”这个问题他竟然也“身先士卒”。率先感染之后,他带病审定考务工作方案,敲定关键环节,协调重大事项。在有关政策迟迟不定、我们六神无主的时候,还用他一贯积极乐观的态度给我们定神“没事儿,估计我明天就转阴了,转阴我就去办公室”,尽管转阴的这一天比他设想的要晚来了好几天。

  教务处牛海鹏处长症状比较严重,高烧迟迟不退,但是顶着39.5℃的高烧还在用沙哑的嗓音逐个落实、协调工作。在上级政策有重大调整、工作推进最吃紧的那几天,我们都在病中,四万余字的《考务工作方案》我们一起修改了13稿。最紧要的那天,我们两个打了49通电话、累计260多分钟,微信交流不计其数……

  考务科长杨杰是本次考试组织的顶梁柱,不仅要出初步方案还要负责去落实。前期我们都住在办公室,防控政策调整后,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但是很快形势又严峻起来。她家里四世同堂,为了保护90岁高龄的外婆,她主动又搬回了办公室,有几天晚上,办公楼里只有她和门岗。考试前几天,她一直在低烧咳嗽,第一天考试将要结束的时候,她突然高烧39.9℃,终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第二天,我强制让她留在家里安心休息,但是她怎么能安心,考务群里她一直在发各种提醒,关键时刻还主动打电话过来问情况。

  考务科的李梁娟是个刚参加工作两年多的小姑娘,按照科室分工,研招考试由她负责具体基础性工作。今年政策措施变化频繁,但是研招考务系统却来不及跟着优化完善,很多功能不能使用,整个系统动不动就崩溃,崩溃了就得重来。几次系统崩溃之后人也崩溃了,拿着电话跟我嚎啕大哭,哭完之后对我说“不好意思,刚才太激动了,我再去整一遍”。考试第一天的晚上11点,接到电话说杨杰高烧降不下来,我只好给她打电话,问她明天能不能顶上杨杰的工作,她嘴里说着“那我试试吧”,0:24分,她就整理发出了第二天工作的难点和要点,而我相信,0:24分绝不是她那天工作的终点。

  考务科的许媛性格沉稳、做事踏实、认真负责,孜孜不倦,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工作中遇到困难她首先想到的绝对是“自己想办法克服”,有时候我甚至有点“怕”见到她,因为不是天大的难题,她绝对不会来找我。考务科四个人中她首先中招,突发高烧后被我们“撵”回了家里,第二天就发信息说“烧退了,但是能坚持,能否回来继续工作”,我没有同意。但是又过了一天,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不得不又把她叫回来工作,这个电话我打得很艰难,但她接受工作很轻松“没事儿,大家都在忙,我早就想回去工作了”。

  考务科张乐意是科室里唯一的男丁,各种苦活、累活、脏活、跑腿的活都是他的,他是科室的“搬运工”、“装卸工”、“勤务员”、“司机”……永远“乐”观向上、永远“意”气风发,运送试卷有他、保密室里有他、考场里楼上楼下奔波的还有他,他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教务处其他同志在危难之中也纷纷挺身而出、积极承担工作。当我给他们打电话请求支援的时候,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考务科的同志实在忙不过来,考场的布置安排你能不能带几个人承担起来?

  ——没问题,让他们提具体要求,我来负责落实!

  ——XXX病倒了,他的工作你能顶起来吗?

  ——能,保证完成任务!

  ——考试期间阳性考场消杀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你负责协调落实怎么样?

  ——可以,绝对不掉链子!

  ——后天开考,现在急需用人,你能坚持吗?

  ——能坚持,放心吧!

  ……

  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险时刻豁得出去,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我们是钢铁铸就的队伍!

  无私的奉献

  研招考试组考的难度主要在于千人千卷。本年度我校研考报名人数为6634人,和去年大体持平。考生试卷类型涉及全国统一命题卷21种,自命题试卷1.2万种,确保将数万种的试卷精准投放到每位考生每场考试的考位上,是研考组考任务的核心和难点。

  为了解决外地考生赴考的问题,教育部又先后两次开启了借考通道,我校一共有313人借考到其他省市。在为考生提供便利的同时,客观上也增加了组考工作的难度和强度。所有考场全部重置,前期按照考场整理好的试卷彻底打乱,前期工作几乎全部推倒重来。

  “如期考试”的总目标必须实现,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也必须不折不扣全部落实,所以原本两周才能完成的1.2万种自命题试卷分拣工作,现在必须在五天内完成,原本至少四天才能完成的21种全国统考卷及相关考试资料的分拣工作,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夜。

  试卷分拣工作原来一直依靠的是不断更新传承的研究生志愿者队伍,今年因为特殊情况,只能从当时驻守校内的机关干部和居住在校内公寓的青年教师里面征召。为了减少流动和人员聚集,当时各个部门驻守学校的人员本身就极少,但是接到我们的求援之后,各部门都是鼎力相助。从公寓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我当时承诺他们10天结束战斗,没想到干完之后又必须全部推倒重来,而推倒重来的工作量相当于原来直接分拣的两倍。于是,承诺的10天变成了不知道几天,原本他们以为的八小时工作制也变成了没日没夜,大部分同志都坚持到了最后。

  能源学院孙明俊老师曾经在教务处工作过,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组建队伍的时候,他的名字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我们的名单上,而且他果然也不负众望,不仅从不叫苦叫累,而且善始善终,各项工作完成的又快又好。

  计算机学院王建龙博士一定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居然没有对他的乐观主义损伤一分一毫。每次需要紧急加班的时候,他总是在群里第一个回复“收到”,工作群里他的发言也总是轻松愉快,还非常热心地分享他囤积的备用药,听说保密室里紧张的工作气氛因为他轻松了不少,而且他至今还是阴性。乐观的态度带来开挂的人生,祝他多拿几个基金吧。

  数信学院的李金霞博士是位女同志,巾帼不让须眉。借考通道关闭后,需要立即将借考人员的试卷转运,而对方接受转运试卷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为阳性。危难时刻,她跟着我们“勇闯虎穴”,回来之后就被感染了,但是短暂休整了几天就又回到了战斗集体,是位女英雄!

  机械学院张博博士是教务处的家属,当学生的时候就是我们研究生志愿队伍的骨干,毕业留校之后不仅继续承担这项工作,而且把配偶李梁娟直接捐给了教务处考务科。我们从来没有把他当外人,他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外人。考务工作倒是给他们夫妻俩创造了24小时在一起的机会,愿他们在战斗中革命友谊不断加深、夫妻感情持续增进!

  数信学院胡华伟老师有次加班之后回家立即休息了,错过了我们征召另一项紧急工作志愿者的通知,当看到其他同志们都有了新任务,任务名单上却没有他的时候,委屈地抱怨“我咋被除名了啊”。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伙伴、是一家人,这个团队一个都不能少,没有谁都不行!

  材料学院朱盛铭博士也感染了,前期症状较轻,一直希望继续回来工作,但前期我们比较谨慎,没敢让他回来。后期最紧张的时刻,很多无症状或者轻症的老师都投入了战斗,他却发起了高烧,很不好意思地再三跟我解释。真的不需要解释,是我们需要感谢!

  创新创业学院吴亚辉老师我们认识多年,印象里他不怎么爱说话,但不管布置给他什么工作都绝无二话。前期疫情形势紧张,被感染的时候他只说了三个字——“我阳了”,后期工作紧张重回队伍也只有两个字——“收到”。

  数信学院彭波老师的微信个性签名是“爱自己~~”,可是干起工作来却总忘了自己,对我们提的要求仅仅是“能不能中午给我们订饭啊”,而这个要求我们也没满足,因为中午想强迫大家休息一会儿,显然,大家都没如愿。对不起,我们的错!

  还有机械学院王艳鹏博士、化工学院贡红辉博士、化工学院闫奋飞老师、机械学院李智博士、资环学院叶志伟博士都坚持到了最后,因为在群里很少发言,所以我了解不多,杨杰老师病着我也不方便打扰她挖掘素材,但感谢都是一样的。国际处徐升老师虽然中间有事不得不退出,但前期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感谢她!

  除了我们试卷分拣团队之外,各学院还抽调了两名老师参与我们的考务工作,前期帮着我们准备考场,搬活动桌椅、分考试材料、贴各种标识,考试期间凌晨五点就得起床领试卷、然后分材料、发材料、收材料,楼上楼下一直跑,而且至少得忙到晚上七点才能结束,这几天每个人的步数都得是朋友圈的冠军吧,谢谢大家,辛苦了!

  今年研考这几天正值焦作第一波疫情高峰期,监考老师的选派是个难题,个别人数较少的学院甚至将要实现“阴性清零”。第一次选派监考教师的时候全校需要派出1035名教师,这个数量在没有疫情的时候也不太容易完成。任务下达后,各个学院都很为难,有几个教学院长给我开玩笑说“为了派这个监考,把人都得罪完了,几年攒下来的好人品,几天就败光了”。我们知道大家很难,我们也知道老师们有顾虑,毕竟面对神秘莫测的病毒,谁也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而且我们也知道很多老师绝对可以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但奈何家里上有老、下有小。

  后来缩减了监考规模,从1035名减少至660名,分为正式监考、备用监考和应急备用监考三类。我们想学院的压力总算减少了点吧,没想到又有了新的难题,有些被去掉的监考老师反而抗议“关键时候,为什么不让我上”。考试那几天,监考老师接连“倒下”,备用监考和应急备用监考几乎全部用完,个别学院原本不在监考名单的老师甚至也被临时征召救场。

  总书记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平安研考的背后,是将近1400名教职员工助力学生圆梦、期盼他们高飞的初心和使命,光荣属于大家,胜利属于大家!

  精诚的合作

  研考组考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从全校成立了12个工作专班就能看得出来。实际上,从10月份以来,确保研考顺利进行就成了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邹书记、杨校长多次听取专题汇报、主持专题工作会议,亲自部署指导相关工作、协调关键环节。

  研考的成功离不开各个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精诚合作,在跟各个部门协调工作的时候,我得到的回复通常是这样的:

  研招考试需要大量考生的数据,特别是学生健康状况每天都要上报,当我们需要学生数据的时候,学生处回复我的永远是“马上安排、马上统计、按时上报”。

  研考是“国之大者”,很多环节既需要保密还需要安全,当我们向保卫处请求安保力量的时候,保卫处当时也是“伤兵满营”,但回复我的是“我们有困难,但我们想办法”。

  疫情期间校医院责任巨大、压力巨大。疫情政策调整后,各种防疫物资市场供应非常紧张,N95口罩更是一罩难求,市面上几乎见不到,但是当我们要求他们一天之内提供26000只N95口罩的时候,他们给我的回复是“难度很大,但我们尽最大努力”。

  信息技术保障是研考的关键环节,出现一点问题都可能无法开考。原本我校的金属探测仪都是临时从焦作市租借,今年开通借考之后,他们的考生人数骤然增加了很多,无法再借给我们。当我把问题反馈给设备处之后,我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尽快采购,保证考前到位”。

  后勤保障是研考工作的重要支撑,当我有困难向他们求助的时候,他们给我的回复是“没问题,我们帮你想办法”,甚至考试当天,有项紧急工作我不知道该谁分管,直接抛给了他们,他们给我的回复是“不归我们分管,已转XXX,他们已落实”。

  宣传部在开考首日接到河南省新闻媒体的约稿,要报道我校研考组织情况。我在考场分身乏术,就把手机里零零碎碎的材料直接发给了宣传部,请他们代为整理,他们给我的回复是“知道你忙,交给我们吧”。

  太多的部门需要感谢,太多的同志给了我太多的温暖。行文至此,我甚至都有点想替邹书记、杨校长小小地骄傲一下:我们的这个大集体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精诚团结,而且还有优秀的战斗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这样的团队还有什么不能战胜,还有什么不能征服,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真诚的祝愿

  2019级学生是历经坎坷、极不平凡的一届,也是披荆斩棘、可当大任的一届。大学求学过程中,他们学业受到疫情严重影响;考研冲刺之际,又遇到防控政策调整带来的暂时困难。他们用坚持和自律证明了自己,或许有一天,顶峰相见时他们会笑着谈起这段难忘的经历,会笑着证明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衷心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最后的话

  当考研结束,一切结束的时候,回头看自己经历的所有,感谢默默付出的老师和大家,感谢那段身披星辰的日子,感谢那个拼命的自己!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