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CERNET湖北省2021年学术论坛在襄阳举行 共商教育信息化规划与发展
2021-05-30 14:26:00
作者:
  2021年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进一步促进湖北省高校关于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湖北省2021年学术论坛5月27日-29日在襄阳举行。
  本次论坛以“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规划与发展。
  27日下午,高职高专分论坛和民办院校分论坛率先同时举行。
  在高职高专分论坛上,来自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分别从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融合互通”、样板校建设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雷雨指出,数字化校园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将学校建设与市场机制接轨,将建设内容与教学改革接轨,将建设方向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要敢于逾越观念的突破,校企合作模式的突破,管理模式的突破,才能实现数字化校园环境的突破。
  在民办院校分论坛上,来自武昌理工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晴川学院的专家教授分别从校园一卡通建设、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经验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易锵懿表示,学校应该重视教学过程智能化,适应以“学”为主的教学新生态,对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教师,管理提供服务支持,通过信息化把老师们从繁重的常规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整体办学服务水平。
  28日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则就“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大会的主题报告的分享和交流,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网信办、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湖北分中心的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
  论坛上,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主任张巍以“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了精彩的线上分享。他分别从智慧校园主要建什么?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思考以及信息化项目全周期管理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士贤做了《信息化工作探索与“十四五”信息化规划思考》的报告。王士贤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信息化工作的现状、机遇与挑战、指导思想与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王士贤表示,我们要以建设“智能校园”和“数字孪生校园”为中长期目标,通过“三个能力提升计划”,建成全国一流的新一代“智慧校园”,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
  赛尔网络副总裁吴焕乐表示,当前,教育专网将成为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赛尔网络将秉承着服务网络强国战略和服务教育信息化两大定位,持续提升服务价值,在CERNET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强度三个方面不断探索,打造教育专网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和网络保障服务标准体系。
  湖北文理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汪志云从智慧校园场景设计、智慧能源管理等方面分享了该校新校区在智慧校园方面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经验。
  论坛期间,武汉理工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陈采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吕国斌也分别作了《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进程》、《 新时代信息化工作的思考》的精彩专题报告。
  在随后的湖北省高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论坛互动交流环节,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大学等校的领导嘉宾一起探讨了各自在校园信息化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并彼此深入交流了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财务处长于俊清主持此次论坛。
  28日下午,同步举行“网络与教育新基建”、“数据治理与网络安全”、“智慧校园与物联网”三个分论坛,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一些知名IT企业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相关企业提供了最新的校园网技术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是一次高规格的思想碰撞,与会人员进行了详细、深入地研讨,报告嘉宾们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向与会人士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共话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未来,现场学术气氛浓厚。
  两天时间转瞬即逝,与会学者意犹未尽,广大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论坛干货满满,为以后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好的启发和方法。
  此次论坛由湖北省教育主管部门、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指导,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承办、湖北文理学院协办。
  湖北省近80所高校、10多个网络信息化厂商的共280名学者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学士-人才-毕业生.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