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办好为民实事 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温度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坚持在学中思、思中干、干中悟,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切实为师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强化担当,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
该校党委围绕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师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将为师生办好“十件实事”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制定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提示》,通过党委常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学史增信 学史力行”专题研讨会等研究部署推进。
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史增信 学史力行”专题研讨会
该校党委对照项目清单,有序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项重点工作,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及时开展重点项目、重要任务督查督办;该校党政领导班子负责人及其成员实行重大事项挂牌督办制,严格把关,一抓到底;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走基层、转作风、改进工作”“结对帮扶”“下沉社区”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助理事会加快人事、薪酬改革等,为师生解决发展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解决实际困难。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各级党组织研究并制定了本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清单》,明确了领办领导、具体举措、责任科室、完成时限,确保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落实到位。对事关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根本利益的工作,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实行重点人群包联制、重点事项包干制、重点环节包办制,做到对接到位,履职到位,督导到位,落实到位,及时解决重大事项落实中和师生实事办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校“办实事”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起步注入了强大动力。
回应关切,在深化优质服务上下功夫
校党委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师生的需求为目标,以师生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校领导带头“走转改”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编制《领导干部“走转改”工作简报》,校院两级党组织通过领导接待日、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师生所思、所忧、所需、所盼,把握并系统梳理了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对标师生需求,把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在平常、做在经常。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师生水平,学校聚焦后勤基建系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印发《后勤基建系统机构改革建议方案》,成立了深化后勤基建系统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调整后勤基建系统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管理运行方式,更有力地增强了后勤集团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人居环境改善是“十件实事”之一,事关提升师生幸福感获得感,备受师生关注。针对学生“学得好”“住得好”“吃得好”的强烈需求,暑假期间,学校免费开办“晨光奋进班”,主要校领导主抓,专门成立管理机构,为130余名有意向考研学生提供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辅导;启动对南园、学府、学子家园、西园等学生公寓,和桃园、柳园、西园等五大学生餐厅升级改造工程,校领导和大批教职员工牺牲暑假投入工程;至今秋开学前,全校学生公寓全部实现独卫、热水进公寓,并新增床位1500余张;学生餐厅全部安装了空调、更换上更清洁环保的油烟排气设备;完成了全校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及雨污分流工程。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7月初,该校“晨光奋进班”正式开课。此举是学校“我为群众办实事”之一,为130余名有意向考研学生提供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免费辅导。辅导班取名寓意勉励莘莘学子珍惜青春韶华,努力拼搏奋斗。
教职工的关切也同样得到了回应:长河港湾教工小区内庭院改造升级,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玉兰大厦、玉兰居、玉东楼、玉西楼等钢结构阳光房建设及电梯加装工程完成;玉兰居投入使用,一批高标准教师公寓正在建设中;梦里水乡采摘园、垂钓池、三合院等教职工文化设施基础建设部分已完成,管理团队正在组建,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智汇农场、农耕家园、蔡漖基地等农副产品生产能力及有机食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教职工更经常地领到学校自产有机果蔬、米酒、酱菜等农副产品……
10月中旬,该校农耕家园迎来蜜橘丰收,师生代表体验采摘乐趣,共享丰收果实。
一批批涉及师生利益的民生问题都得到关注和回应,好事实事真正办到了师生心坎上,师生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聚焦“乐教”,在干事动力源上下功夫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学校事业高效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为了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学校将“人事薪酬改革”“教职工发展及帮扶”列入“十件实事”,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切实加强待遇保障。
今年初,学校强力推进人事薪酬改革,已完成了教师(含辅导员)和管理职员工资改革,大幅提升了教职工薪酬待遇,激活了干部员工“干事创业”动力源。
“七一”前夕,校党委书记江珩等校领导代表校党委亲切慰问了老党员、优秀党员和困难党员等,表示将继续用心用情做好对广大党员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教职工发展及帮扶”实事由江珩挂帅领办,目前已研究出台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职工特殊困难补助金发放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建立了困难教职工“一人一档”,并实行动态管理。
今年6月,学校还出台了《武生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评审条件(试行)》,进一步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和奖励激励体系。目前,学校已完成今年教师职称定级工作,调整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各学科评议组组成人员,启动了今年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不断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强基固本,在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上下功夫
今年暑期,学校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由校领导挂帅,选拔组建了新生军训准备、“三大基地”建设、美丽校园建设等5个双创夏令营,通过体验式教育和养成教育,为学生培养自立自强、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社会锻炼、社会参与、习惯养成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为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今年秋季开学前,学校总计投入近600万元,新建、改扩建部分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掌握真知识、真本领、真能力创造条件。截至8月底,新增医药学院护理学实训中心实验室等8个实验实训室;优化升级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9个学院的共300台(套)实验仪器设备;升级了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大数据财务分析平台、国际贸易实务等6个实训平台软件系统。今年底,“互联网+现代农业”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多个大型教学实训平台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硬件”升级的同时,“软件”建设也得跟上。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学校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程度,新增星辰园阅读核心区(南区)等一批公共阅读场地设施,书香弥漫校园。举办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展、孙恩道中国画作品展等20余场校级文艺活动,有力提升了学校美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
星辰园阅读文化核心区西北阁内景
近日,学校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学生评价改革的决定》,进一步突出德育评价,提质智育评价,创新体育评价,明确美育评价,强化劳动教育评价;创新开展基于“五育并举”的大学生素质测评及“五好学生”评选表彰,不断提升“双自双创一高”(自立自强、创新创业、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
勇担责任,在践行高校社会服务使命上下功夫
立足学校,辐射区域。如何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是一所高校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近年来,我校把乡村振兴作为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地方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参与脱贫攻坚、对口帮扶、“三农”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创新优势,引导广大师生到乡村一线开展生动的科研教学实践,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荆楚大地上,竭力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尽力为乡村振兴作出实质性贡献。
8月,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名单,我校服务利川市南坪乡乡村振兴计划等10个项目获批立项。园林园艺学院唐艳平博士带领学生,顶着暑期高温完成了某企业“金丝皇菊基地”的规划设计、土壤改良和标准化种植;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吴宇军指导学生团队对秭归脐橙开展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初期成果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省级铜奖。目前,各项目均进展顺利。
为进一步发掘和培养有志于服务“三农”的人才,学校还在今年暑期特别招收了2个特训营共50名学生,结合以上项目实施,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图为暑期特训营学生在智汇农场葡萄试验园进行葡萄采收管理。
历经五载的驻村对口帮扶,今年7月中旬,我校驻湾市村扶贫工作队圆满完成使命。紧接着,为深入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校与罗田付家庙村结对。7月20日,以校团委副书记骆群曙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到岗接过“接力棒”,随后开展了入户走访排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邀请专家进村指导农户种植板栗;配合做好村级规划“六大工程”;参与大数据排查;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困难儿童、重阳节为村里五保户包饺子送被子等工作,受到村民好评。
9月,付家庙村的板栗喜获丰收,但销售一开始并不理想。驻村工作队为付家庙村注册了微信公众号,队长骆群曙化身“带货主播”,想方设法帮助打开销路,打造推广付家庙村“相思栗”品牌。该微信公众号很快成为付家庙村对外销售农产品的主阵地之一。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通过网络宣传、直播带货及我校消费扶贫等方式帮助促销板栗,惠及农户达300余户。(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 任丽琼 李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